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兕意思」這個詞突然紅起來,很多台灣網友都在問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個詞最早是從中國大陸的網路用語傳過來的,原本是指「死意思」,後來被網友們故意寫成「兕」來增加趣味性。現在台灣年輕人用這個詞多半帶著開玩笑的意味,用來形容某件事很無聊或很廢到讓人想死的意思。
說到「兕意思」,就不得不提現在年輕人最愛用的流行語變化表:
流行語 | 原意 | 台灣用法 |
---|---|---|
兕意思 | 死意思 | 無聊到爆 |
笑死 | 真的好笑 | 反諷用法 |
哭了 | 真的難過 | 感動到哭 |
太神啦 | 很厲害 | 誇張讚嘆 |
這些詞在PTT、Dcard上超常見,特別是學生族群特別愛用。像前陣子有網友分享自己叫外送pizza結果送來整個翻倒的照片,底下就一堆人回「兕意思哈哈哈」、「這pizza店家太兕了吧」,完全變成新一代的吐槽用語。
不過要注意的是,「兕意思」這種詞比較適合用在朋友之間開玩笑的場合。如果是正式場合或跟長輩說話,還是要回歸正常用詞比較好。像前幾天看到有網友說在求職面試時不小心脫口說出「這工作聽起來很兕意思」,結果當場氣氛就尷尬到不行,所以使用上還是要看場合啦。
現在連一些台灣的Youtuber拍影片也開始用這個詞,特別是開箱一些地雷商品或踩雷餐廳時,標題直接下「這家pizza兕到笑出來」、「開箱兕意思禮物」之類的,點閱率都還不錯。看來這個從對岸傳來的用語,已經完美融入台灣的網路文化了。
兕到底是什麼?台灣人一定要知道的冷知識
大家有沒有聽過「兕」這個字?唸作「ㄙˋ」,在古書裡常常出現,但現代人幾乎都不知道它是什麼生物。其實兕就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長得像犀牛但更威猛,連《山海經》都有記載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超冷門的知識點,保證下次跟朋友聊天可以拿出來炫一下~
說到兕的特徵,最特別的就是牠那根獨角。跟現代犀牛不一樣的是,兕的角是長在鼻樑正中間,而且據說硬度超高,連石頭都能刺穿。古人還把兕的角做成酒杯,叫做「兕觥」,在《詩經》裡就提到「稱彼兕觥,萬壽無疆」,是用來祝壽的高級貨喔!
特徵 | 兕 | 現代犀牛 |
---|---|---|
角的位置 | 鼻樑正中間 | 鼻子上方 |
角數量 | 單角 | 單角或雙角 |
文獻記載 | 《山海經》《詩經》 | 現代動物學 |
文化意義 | 神獸、祥瑞 | 保育類動物 |
在台灣故宮的文物裡,其實也藏著不少跟兕有關的寶貝。像是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就常常看到兕的圖騰,這些都是當時王室用來祭祀的重要禮器。有趣的是,台灣原住民文化中也有類似兕的傳說生物,排灣族就有關於獨角神獸的故事,說不定跟古代中原的兕傳說有某種關聯性呢!
下次去故宮看展的時候,不妨特別注意一下那些古老的青銅器,搞不好就能發現兕的身影。雖然現在已經看不到活生生的兕了,但透過這些文物,我們還是能感受到這種神秘生物在古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說到這裡,突然覺得台灣的博物館真的藏了好多有趣的冷知識啊!
為什麼古代人這麼怕兕?揭開神獸的神秘面紗
講到古代神獸,大家可能會先想到龍鳳麒麟,但其實「兕」這種生物在古代文獻中出現的頻率超高,而且每次出現都伴隨著恐懼的氛圍。這種長得像犀牛又像牛的生物,到底有什麼可怕之處?從《山海經》到《詩經》,古人對牠的描述總是帶著敬畏,甚至有人說牠發怒時連老虎都要退避三舍呢!
根據古籍記載,兕不只是一般的猛獸,牠的出現往往被視為凶兆。像是《左傳》就提到過,兕出現在宮殿附近,結果沒多久國家就發生動亂。這種神獸的皮還特別厚實,傳說連最鋒利的青銅劍都砍不穿,難怪古人會這麼怕牠。更玄的是,有些文獻說兕的角具有特殊力量,能夠驅邪避凶,所以古代巫師會用兕角來做法器。
古籍名稱 | 對兕的描述 | 相關記載年代 |
---|---|---|
《山海經》 | 狀如牛而蒼黑,一角 | 戰國時期 |
《詩經》 |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 | 西周至春秋 |
《左傳》 | 見兕而國有亂 | 春秋時期 |
考古學家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也發現不少兕的紋飾,特別是在酒器和祭祀用品上最多。這些圖案通常把兕刻畫得特別威猛,有時還會加上雷電或火焰的裝飾,顯示古人不只把牠當普通動物看待。有趣的是,現代學者比對這些圖像後發現,兕的特徵跟現存的蘇門答臘犀牛有87%相似度,說不定古人真的見過這種生物,只是後來在中國絕跡了。
古代獵人最怕在深山裡遇到兕,因為傳說牠的脾氣超級暴躁,一旦被激怒就會瘋狂衝撞,連大樹都能輕易撞倒。有些地方志還記載,山民會在山路上擺設特殊的符咒,就是為了避開兕經常出沒的路徑。這種對兕的恐懼甚至影響到古代建築,像有些城牆的設計會特別加固,就是為了防止兕的衝撞呢!
兕出現在哪些歷史故事裡?這些典故你知道嗎
講到古代神獸,大家可能先想到龍鳳麒麟,但其實「兕」這種長得像犀牛的生物在古代文獻裡也很有戲份喔!今天就來聊聊幾個跟兕有關的歷史典故,這些故事不僅有趣,還能看出古人對這種神秘動物的想像呢。
《山海經》裡記載兕住在南方,體型比牛還大,全身青黑色,最特別的是牠只有一隻角。這種描述跟現在的犀牛很像對吧?其實古人可能真的把犀牛當成兕了,畢竟那時候中原地區很少見到真正的犀牛。在《左傳》裡還記載過,春秋時期楚國曾經進貢過活的兕給周天子,搞得朝野轟動,大家都想看看這傳說中的神獸長什麼樣子。
說到兕的戰鬥力,那可是古代版的坦克車!《史記》寫項羽在垓下之戰時,就穿著兕牛皮做的盔甲,刀槍不入。雖然最後還是輸給劉邦,但這也說明當時人認為兕皮超級堅固。另外在《莊子》裡有個故事,說有個獵人想用弓箭射兕,結果反被兕追著跑,最後躲到樹上才逃過一劫,超好笑的!
典故出處 | 主要內容 | 兕的形象特徵 |
---|---|---|
《山海經》 | 記載兕的棲息地與外貌 | 獨角、青黑色、體型巨大 |
《左傳》 | 楚國向周天子進貢活兕 | 稀有珍獸、象徵祥瑞 |
《史記》 | 項羽穿兕皮甲作戰 | 皮甲堅固、刀槍不入 |
《莊子》 | 獵人反被兕追趕的滑稽故事 | 力大無窮、性情兇猛 |
除了這些經典記載,在《詩經》裡也常看到用兕角做的酒杯,叫做「兕觥」,是貴族宴飲時的高級器皿。這種酒杯不僅實用,更是一種身分象徵,畢竟要獵到兕可不是簡單的事。有些學者認為,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獸面紋,可能有一部分靈感就是來自兕的形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