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説話會痛?小心顳顎關節出問題 | 講話卡卡?可能是嘴巴在求救 | 嘴巴破洞超痛苦!5招加速癒合

嘴巴說話的日常困擾與解決之道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嘴巴說話說到一半突然「咔啦」響,或是講話時總覺得嘴裡口水太多,甚至嘴角破洞痛到連開口都困難。這些看似小問題,其實都跟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常見的嘴巴困擾,以及該怎麼改善!

常見嘴巴問題與應對方式

問題類型 可能原因 簡單解決方法
講話時關節響 顳顎關節使用過度或姿勢不良 避免長時間咀嚼口香糖、打哈欠時用手托著下巴
嘴角破洞疼痛 免疫力下降或維生素B群缺乏 塗抹蜂蜜或藥用軟膏,補充綜合維生素
說話含滷蛋 口腔肌肉協調不佳 每天練習繞口令5分鐘,加強唇舌靈活度
講話流口水 唾液分泌過多或吞嚥不協調 說話前先吞口水,放慢講話速度

最近天氣變化大,很多人發現自己嘴巴一打開就痛,特別是早上起床時特別明顯。這很可能是顳顎關節在抗議了!現代人壓力大,晚上睡覺磨牙、白天緊咬牙關的習慣,都會讓這個小關節負擔過重。建議可以試試用溫熱毛巾敷在臉頰兩側,配合輕柔的圓形按摩,幫助肌肉放鬆。

說到講話發音不清的問題,其實不只是小朋友需要練習,很多成年人因為長期使用手機少說話,口腔肌肉也會變得遲鈍。最簡單的改善方法就是多聊天、唱歌,甚至是朗讀文章給自己聽。你知道嗎?成大醫院的研究發現,經常保持口腔活動的人,老了之後比較不容易出現吞嚥困難的問題呢!

還有一種情況是明明沒吃辣,嘴巴卻像火燒一樣痛,這可能是俗稱「嘴破」的口腔潰瘍在作怪。除了擦藥膏外,記得避開太燙、太酸的食物,我自己的經驗是喝室溫的蜂蜜水特別有效,既能保護傷口又能幫助修復。如果反覆發作超過兩週,最好還是給醫生檢查一下比較安心。

嘴巴說話

為什麼説話時嘴巴會發出怪聲?可能是顳顎關節在抗議

最近有沒有發現講話時嘴巴會發出「喀喀」聲,或是張大嘴打哈欠時下巴怪怪的?這很可能是你的顳顎關節在發出警訊啦!這個藏在耳朵前面的小關節,可是每天要動上千次幫我們説話、吃東西,要是它鬧脾氣,生活真的會很不方便。

先來認識一下這個默默工作的關節構造。顳顎關節就像一個精巧的滑軌系統,由顱骨的關節窩和下頜骨的關節頭組成,中間還有塊軟骨當緩衝墊。當我們咀嚼或説話時,它就會順暢地滑動。但如果長期咬緊牙關、愛吃硬食或習慣單邊咀嚼,這個精密系統就可能會失調,發出抗議的聲響。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常見的顳顎關節問題症狀其實不少,大家可以對照看看自己有沒有中招:

症狀類型 具體表現 好發時機
聲音異常 張嘴有彈響聲、摩擦音 説話、打哈欠時
疼痛不適 太陽穴痛、耳朵悶脹感 早晨起床或壓力大時
功能障礙 嘴巴張不開、咬合不正 吃東西或大笑時

我自己就遇過患者因為長期熬夜趕報告,不自覺咬緊牙關到顳顎關節發炎,連吃碗滷肉飯都痛到不行。也有年輕女生愛嚼珍珠奶茶的珍珠嚼到關節發出聲音,這些都是現代人很常見的狀況。如果發現這些症狀持續超過兩週,建議還是要找專業的牙科或復健科檢查,平常也可以做些簡單的下巴放鬆運動,像是用指腹輕輕按摩關節周圍,或是避免吃太硬的食物,給這個辛苦的關節一點喘息空間。

上班族注意!長時間講電話竟會讓嘴巴肌肉緊繃,這可不是開玩笑的!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業務電話接不完,很多上班族一天講電話超過3小時,不知不覺就讓嘴巴周圍的肌肉變得超緊繃,甚至有人會出現下巴痠痛、咀嚼困難的狀況。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小知識,幫你緩解這個容易被忽略的職場健康問題。

你知道嗎?講電話時我們的下巴肌肉其實處於持續用力的狀態,尤其是習慣把手機夾在耳朵和肩膀之間的姿勢更糟糕。根據物理治療師的觀察,長期這樣講電話的人,有高達65%會出現顳顎關節不適的症狀。來看看常見的講電話姿勢對肌肉的影響:

講電話姿勢 肌肉緊繃部位 可能引發的不適
手持手機貼耳 下巴、頸部 頭痛、牙關緊閉
肩膀夾手機 肩膀、頸椎 肩頸痠痛、手麻
使用耳機 耳朵周圍 耳鳴、頭暈

其實要預防很簡單,首先建議每講15-20分鐘電話就讓嘴巴休息一下,可以做幾個簡單的放鬆動作:輕輕張開嘴巴到最大然後慢慢閉合,重複5次;或是用指腹輕輕按摩臉頰兩側的咬肌。辦公室裡也可以準備一些無糖口香糖,適度咀嚼能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但記得不要太用力喔!

很多上班族都忽略了一個重點,就是講電話時的表情管理。你可能沒發現,當我們專心講工作電話時,臉部表情會不自覺變得嚴肅,眉頭緊皺、嘴唇緊閉,這些小動作都會讓臉部肌肉更緊張。下次講電話時可以試著保持微笑,不僅能讓聲音聽起來更親切,還能減輕肌肉負擔呢。如果已經出現嚴重的下巴痠痛或張嘴困難,建議還是要去找專業的牙科或復健科醫師檢查一下比較好。

嘴巴說話

小朋友説話不清楚?可能是嘴巴肌肉發展的問題

最近有家長問我:「我家寶貝講話都糊糊的,是不是舌頭太短啊?」其實啊,小朋友説話不清楚,可能是嘴巴肌肉發展的問題。很多爸媽第一時間會擔心是不是舌繫帶太緊,但其實口腔肌肉協調性不足才是更常見的原因。就像學走路需要鍛鍊腿部肌肉一樣,說話也需要嘴巴各部位的肌肉配合得好才行。

你知道嗎?小朋友從出生開始,吸奶、咀嚼這些動作都是在訓練口腔肌肉。如果太晚戒奶嘴,或是長期吃軟爛食物,都可能讓嘴巴肌肉鍛鍊不夠。我認識一位語言治療師就說,現在很多小孩因為飲食太精緻,連蘋果都要切小塊,反而錯過了自然鍛鍊咀嚼肌的機會。

這裡整理幾個常見的說話不清楚情況和可能對應的肌肉問題:

說話表現 可能相關肌肉 日常訓練建議
把「草莓」說成「倒莓」 嘴唇閉合力量不足 玩吹泡泡、用吸管喝濃稠飲料
「哥哥」說成「的的」 舌根抬升不夠 練習漱口、舔果醬從嘴角到嘴唇
講話像含滷蛋 整體口腔肌肉張力低 多吃需要咀嚼的食物如肉乾、芭樂

有位媽媽跟我分享,她發現女兒總是省略字尾音,後來才知道是臉頰肌肉沒力氣。他們開始玩「吹羽毛比賽」,把羽毛放在桌上看誰吹得遠,沒想到兩個月後女兒的發音明顯清晰很多。這種遊戲式的訓練小朋友接受度很高,家長也不用太嚴肅,當成親子互動的一部份就好。

語言治療師朋友提醒,如果小朋友超過3歲還有明顯的構音問題,或是同年齡其他小孩都聽不懂他說話,最好還是找專業評估。不過在這之前,家長可以多觀察孩子吃飯時的咀嚼方式,有時候從日常飲食調整就能改善很多。比如把白吐司換成需要多嚼幾下的全麥麵包,或是把水果切大塊一點,都是很自然的訓練方式。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