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台灣街頭,偶爾會遇見那些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的圓拱建築,這種經典設計不僅美觀,還隱藏著許多實用的小秘密。圓拱結構在建築史上可是大有來頭,從古羅馬時期就開始被廣泛運用,到現在還是很多設計師的心頭好。今天就來聊聊這種既復古又現代的建築元素,看看它到底有什麼魅力。
說到圓拱建築的優點,最明顯的就是它的承重能力特別強。因為力學原理的關係,圓拱能把重量分散到兩側,所以可以做出更大跨度的空間。這也難怪很多老教堂、火車站都愛用這種設計。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圓拱還分好多種款式呢:
圓拱類型 | 特色 | 常見用途 |
---|---|---|
半圓拱 | 最經典的180度完美半圓 | 古羅馬建築、教堂 |
馬蹄拱 | 比半圓更深的弧形 | 伊斯蘭建築 |
三心拱 | 由三個圓心組成 | 哥德式建築 |
平拱 | 頂部較平坦的弧形 | 現代商業空間 |
在台灣,我們最常在日治時期留下的老建築看到圓拱設計,像是台北的撫台街洋樓、台中的宮原眼科。這些建築的圓拱門窗不只美觀,還很實用,夏天通風效果特別好。現代建築師也常把圓拱元素融入新設計,像是最近很紅的台南美術館二館,就用現代建材重新詮釋了傳統圓拱,讓老靈魂有了新生命。
說到圓拱建築的日常應用,咖啡廳老闆們最懂了。很多特色咖啡館都會用圓拱門面或拱形窗戶來營造氛圍,像是參考標題中提到的那些歐洲咖啡館,就常用這種設計來增加空間感。在台灣,我們也越來越多看到這種應用,特別是在老屋改建的空間裡,圓拱既能保留老建築的味道,又能帶出新的時尚感。
圓拱建築是什麼?台灣常見的5種經典設計
說到圓拱建築,大家腦海中可能會浮現歐洲教堂的畫面,但其實在台灣的街頭巷尾也藏著不少這種經典設計呢!圓拱最大的特色就是那個半圓形的頂部結構,不僅看起來優雅,還能分散建築物的壓力,讓整體更穩固。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台灣最常見的5種圓拱建築設計,下次走在路上可以特別注意看看喔!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紅磚圓拱,像是台北的迪化街、台南的林百貨都能看到。這種設計通常搭配洗石子或紅磚牆面,圓拱門廊一排排過去超級有味道!再來是教堂建築,台灣很多天主堂都採用羅馬式圓拱設計,高高的穹頂配上彩色玻璃,莊嚴又美麗。
類型 | 特色 | 代表建築 |
---|---|---|
紅磚圓拱 | 日治時期風格,常見於老街 | 迪化街、林百貨 |
教堂圓拱 | 高聳穹頂,彩色玻璃 | 台北聖家堂、玫瑰堂 |
校園圓拱 | 學院風,常搭配廊柱 | 台大文學院、成功大學 |
車站圓拱 | 大跨度結構,實用美觀 | 台北車站、台中車站 |
現代圓拱 | 簡約線條,玻璃材質 | 高雄衛武營、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
另外校園裡的圓拱也很有特色,像是台大文學院那種古典的拱廊設計,走在下面特別有文青感。而車站的圓拱則是另一種風情,大跨度的結構讓空間更開闊,像台北車站的大廳就是經典例子。最後是現代建築中的圓拱設計,設計師會用鋼構或玻璃來呈現,像是衛武營的波浪屋頂就是很創新的詮釋。
其實圓拱在台灣建築中的應用比我們想像的還多,從古早的閩南式建築到現代大樓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這種設計不僅美觀,還很符合台灣多雨的氣候,拱形的結構能讓雨水順勢流下,不容易積水。下次經過老房子或新建築時,不妨抬頭看看有沒有這些優雅的弧線喔!
為什麼古羅馬人愛用圓拱?歷史建築的智慧結晶,這個問題其實隱藏著古人超強的工程智慧。古羅馬人發現圓拱不僅好看,更重要的是它能分散建築物的重量,讓大型建築可以蓋得更高更穩。這種設計在當時簡直是黑科技,讓羅馬人能夠建造出像競技場、水道橋這些超壯觀的建築,而且很多到現在都還屹立不搖呢!
圓拱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的力學原理。當重量壓在拱頂時,壓力會沿著拱形向兩邊傳遞,最後由拱腳的柱子或牆面來承受。這樣一來,建築物就不容易垮掉,而且中間還可以空出很大的空間,不用像以前那樣到處都要立柱子。羅馬人還發現用石塊或磚頭疊成圓拱特別牢固,因為每塊石頭都會互相擠壓,反而讓整個結構更穩固。
圓拱優點 | 實際應用 | 現代影響 |
---|---|---|
分散重量 | 競技場看台 | 橋樑設計 |
節省材料 | 水道橋 | 地下隧道 |
空間寬敞 | 凱旋門 | 體育場館 |
耐用持久 | 萬神殿 | 歷史建築修復 |
說到圓拱的實際應用,最經典的就是羅馬競技場了。整座建築用了整整三層圓拱,不僅讓觀眾席可以一層層往上蓋,還能讓幾萬人同時進出不會塞車。羅馬的水道橋也是靠圓拱才能跨越山谷,把水從老遠的地方引進城市。這些設計概念到現在都還在用,像我們台灣的很多橋樑和地下道,其實都運用了類似的原理。
古羅馬工匠還發明了用木頭做臨時支架來建造圓拱的方法。他們會先搭好木頭框架,再把石塊一塊塊放上去,等整個圓拱完成後再把木架拆掉。這種工法讓他們可以快速建造出各種大小的圓拱,從小小的門窗到巨大的公共建築都能搞定。而且他們還發現用水泥來固定石塊會更牢固,這可是當時最先進的建築技術呢!
台南哪裡看得到最美圓拱建築?老屋迷必訪清單
台南根本就是圓拱建築的博物館啊!走在巷弄裡隨便轉個彎都能遇到超有味道的老屋,那些優雅的圓拱線條配上紅磚牆,根本是拍照打卡的絕佳背景。今天就來分享幾個連在地人都會忍不住停下腳步欣賞的圓拱建築景點,保證讓你手機記憶體拍到爆滿!
首先要推的就是「林百貨」頂樓的圓拱走廊,那個弧度完美到像是用圓規畫出來的,搭配復古磁磚地板,隨便拍都像穿越回昭和時代。下午四、五點陽光斜射進來的時候,光影在拱廊上跳舞的畫面真的美到不行。旁邊的「鶯料理」雖然只剩建築骨架,但那些殘存的圓拱門框反而更有歲月感,晚上打燈後更有fu~
景點名稱 | 特色亮點 | 最佳拍攝時段 |
---|---|---|
林百貨頂樓 | 日治時期電梯+馬賽克地磚 | 15:00-17:00 |
鶯料理遺構 | 廢墟風圓拱+夜間燈光秀 | 18:30後 |
原台南州廳 | 巴洛克式大圓拱+對稱長廊 | 上午逆光時 |
神農街老宅 | 狹長街屋的迷你圓拱窗 | 傍晚藍調時刻 |
說到巴洛克式圓拱就不能錯過「原台南州廳」(現在的美術館2館),那個中央大圓拱根本是建築系教科書等級的範本,兩側的連續小圓拱走廊也超好拍。如果想要找隱藏版景點,神農街那些不起眼的民宅二樓常藏著驚喜,像是用紅磚堆砌的迷你圓拱窗,上面還爬滿了九重葛,這種不經意的美感才最迷人啊!
最近還發現「知事官邸」後方的拱形迴廊很少人知道,白色洗石子牆面配上深綠色木窗,根本是文青最愛的配色。建議可以挑平日早上來,陽光會從東側斜斜地穿透拱廊,在地面拉出長長的影子,這時候蹲低用廣角鏡往上拍,整個構圖會很有張力。記得要穿素色衣服來,不然會被背景的幾何線條吃掉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