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對著螢幕發呆的日常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對著電腦螢幕發呆五分鐘。這已經成為我開啟一天的儀式感,就像有些人一定要喝杯咖啡才能醒腦一樣。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各種螢幕,從手機到電腦再到電視,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對著某個發光體發愣。
說到對著螢幕工作,最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情境 | 時間佔比 | 常見行為 |
---|---|---|
工作用電腦 | 40% | 邊打字邊偷看社群媒體 |
滑手機 | 35% | 無意識重複刷新動態 |
看電視 | 25% | 同時玩手機的”雙螢幕”模式 |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多重螢幕的生活方式。記得小時候家裡只有一台電視,全家人會一起對著電視討論節目內容,現在卻變成各自對著自己的裝置,即使坐在同張沙發上也像活在平行時空。
前陣子幫長輩安裝新的電視盒,發現他們還是保持著老派的觀看習慣。會認真對著電視節目從頭看到尾,不會像我一樣看到無聊就馬上滑手機。這種專注力在現代人身上越來越少見了,我們總是急著切換注意力,反而讓大腦更疲憊。
科技產品推陳出新,最近很紅的摺疊螢幕手機又讓”對著”這個動作有了新變化。可以像書本一樣開合,工作時展開成大螢幕,通勤時折疊成方便攜帶的大小。不過我還是懷念以前那種單純對著一個固定尺寸螢幕的時光,至少那時候比較不會有選擇困難。
辦公室裡的同事們最近流行用雙螢幕工作,說這樣效率比較高。但我發現他們常常是左邊螢幕開著報告,右邊螢幕偷偷追劇。這種”假裝很忙”的職場生存術,也算是現代人對著螢幕發展出來的新技能吧。有時候想想,我們到底是掌控科技的人,還是被這些發光螢幕制約的可憐蟲?
對著鏡子練習説話時,如何讓自己更自然?這是很多人在準備面試或演講時會遇到的困擾。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就能讓你的練習事半功倍。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放鬆,很多人一站在鏡子前就會不自覺繃緊身體,這樣反而會讓表情和語氣都變得很僵硬。建議可以先做幾次深呼吸,把鏡子裡的自己當成好朋友,用平常聊天的感覺來對話。
練習時可以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練習重點 | 具體做法 | 常見錯誤 |
---|---|---|
眼神交流 | 看著鏡中自己的眼睛,想像在跟真人對話 | 一直盯著鏡子邊緣或閃避眼神 |
肢體語言 | 適度加入手勢,保持肩膀放鬆 | 雙手緊貼身體或過度誇張動作 |
語速控制 | 用錄音功能檢查,保持適中速度 | 因為緊張越講越快 |
表情管理 | 練習時保持微笑,觀察鏡中表情 | 臉部肌肉僵硬或表情過度 |
很多台灣人練習時會犯一個通病,就是太在意「完美表現」反而變得不自然。其實適度的停頓和小失誤都是很正常的,就像我們平常跟朋友聊天也不會每個字都完美無缺。建議可以把手機架在旁邊錄影,事後回放時不僅能聽語調,還能檢查自己的肢體動作是否協調。
另一個實用技巧是把要練習的內容分成幾個小段落,每次專注在一個段落上。比如先練習開場白的自然度,等熟悉後再加入中間的內容。這樣分段練習會比從頭到尾一次說完更容易掌握。記得要給自己足夠的練習時間,通常至少要重複3-5次才會比較流暢。練習過程中如果發現某些詞句總是講不順,可以考慮換成更口語化的說法,畢竟我們是要追求自然而不是背稿。
為什麼有些人對著鏡頭會特別緊張?這其實跟我們大腦的「被注視感」有關。當鏡頭對著你的時候,那種被無數雙眼睛盯著的想像會觸發本能防衛機制,就像原始人突然發現自己被野獸盯上一樣,心跳加速、手心冒汗都是很自然的反應。而且現代人習慣了手機自拍,突然換成專業攝影機或直播鏡頭,那種陌生感也會放大不安情緒。
常見的鏡頭恐懼原因可以整理成這個表格:
類型 | 具體表現 | 發生情境 |
---|---|---|
自我意識過強 | 一直擔心臉歪、頭髮亂 | 拍照或錄影前反覆整理儀容 |
表現焦慮 | 怕說錯話或表情僵硬 | 直播或面試等需要即時反應的場合 |
陌生設備壓力 | 對麥克風、補光燈感到不自在 | 第一次使用專業拍攝器材時 |
過去陰影 | 曾被嘲笑或批評上相問題 | 每次拍照就想起不愉快經驗 |
其實這種緊張感在台灣特別常見,因為我們的教育環境比較不鼓勵表現自我。從小被要求「不要太愛現」,長大後突然要面對鏡頭展現自己,心裡那個「會不會太招搖」的小聲音就會跑出來作怪。再加上現在社群媒體發達,大家都習慣把照片影片po上網,那種「拍不好會被笑一輩子」的壓力就更大了。
有些人會發現自己用後置鏡頭比自拍更緊張,這跟「可控性」有關。自拍時能隨時調整角度和表情,但別人掌鏡時就像失去主導權,連眨眼都要等指令。這種失控感會讓身體自動進入警戒狀態,連帶影響表情和肢體的自然度。有趣的是,很多藝人剛出道時也會這樣,需要經過上百次拍攝才能慢慢適應鏡頭的存在感。
現代人工作離不開電腦,但對著電腦工作太久,該怎麼保護眼睛?這真的是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長時間盯著螢幕,眼睛容易乾澀、疲勞,甚至影響視力。我自己也是每天要盯著電腦8小時以上的上班族,這幾年摸索出一些實用的小技巧,分享給大家參考。
首先最重要的是調整螢幕環境。很多人不知道,其實螢幕亮度要和環境光線搭配,太亮或太暗都會讓眼睛更吃力。我習慣把螢幕亮度調到和周圍環境差不多,同時開啟護眼模式或調整色溫,減少藍光刺激。另外,螢幕位置也很關鍵,最好放在眼睛平視時稍微向下的角度,距離約50-70公分最舒服。
再來是工作習慣的調整。我現在都會設定20-20-20法則:每20分鐘就看20呎(約6公尺)外的東西20秒,這個方法真的超有用!另外也建議可以準備人工淚液,覺得眼睛乾的時候點一下,但記得要選不含防腐劑的款式。辦公室可以放個小盆栽,綠色植物能讓眼睛放鬆,同時增加空氣濕度。
護眼方法 | 具體做法 | 頻率建議 |
---|---|---|
螢幕調整 | 亮度適中、開啟護眼模式 | 每天檢查 |
20-20-20法則 | 每20分鐘遠眺20秒 | 每小時3次 |
人工淚液 | 選擇不含防腐劑 | 感覺乾澀時使用 |
眼部按摩 | 輕壓眼眶周圍穴位 | 每2小時1次 |
最後要提醒的是,下班後也要繼續保護眼睛。很多人工作一整天後,回家又繼續滑手機,這樣眼睛根本沒時間休息。我自己會設定晚上10點後不用3C產品的習慣,改看紙本書或聽音樂。週末也會安排戶外活動,讓眼睛看看遠方的自然景色,這對緩解眼睛疲勞特別有效。如果發現視力有變化,一定要及時去眼科檢查,不要拖到問題變嚴重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