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傳統命理學中,「年干 年支」是推算八字的重要基礎,每個人的出生年份都對應著特定的天干地支組合。這個系統源自古代中國的干支紀年法,用60年為一個循環,不僅用來記錄時間,更被廣泛應用在風水、算命等領域。
說到年干年支的組合,其實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甲子」、「乙丑」這類稱呼。這些組合每60年就會重複一次,所以老人家常說「六十一甲子」就是這個意思。以2025年來說,農曆是乙巳年,天干是「乙」,地支是「巳」,這個組合要再等60年才會再次出現。
年份區間 | 天干 | 地支 | 完整稱呼 |
---|---|---|---|
2020-2029 | 庚 | 子 | 庚子年 |
2021-2030 | 辛 | 丑 | 辛丑年 |
2022-2031 | 壬 | 寅 | 壬寅年 |
2023-2032 | 癸 | 卯 | 癸卯年 |
2024-2033 | 甲 | 辰 | 甲辰年 |
2025-2034 | 乙 | 巳 | 乙巳年 |
在台灣,很多人在給新生兒取名字時,都會參考年干年支的五行屬性。比如2025乙巳年,乙屬木,巳屬火,木生火,這樣的年份出生的人可能火氣會比較旺。所以有些命理師會建議在名字中加入屬水的字來平衡,這種取名方式在台灣還是蠻常見的。
除了取名之外,年干年支也會影響到每年的流年運勢。像有些人在犯太歲的年份就會特別小心,可能會去安太歲或穿紅內褲來避災。這些習俗雖然聽起來有點迷信,但在台灣的傳統文化中還是佔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在農曆新年前後,廟宇裡總是人山人海,都是來安太歲或點光明燈的信眾。
年幹年支到底是什麼?3分鐘搞懂這套老祖宗的智慧。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天干地支」紀年法,古人用這套系統來記錄時間、推算運勢,甚至連中醫養生都會參考呢!天干有10個,地支有12個,兩兩組合起來就變成我們熟悉的甲子、乙丑這些年份稱呼啦。
這套系統可不只是拿來算命的喔,它背後藏著古人對自然規律的觀察。天干代表的是陽性能量,像是太陽的運行;地支則是陰性能量,跟月亮的變化有關。兩者搭配起來,就像是一套精密的宇宙時鐘,把時間、節氣、萬物生長都串在一起了。
來看看這個簡單的對照表,馬上就能理解:
天干(10個) | 地支(12個) |
---|---|
甲、乙、丙 | 子、丑、寅 |
丁、戊、己 | 卯、辰、巳 |
庚、辛、壬 | 午、未、申 |
癸 | 酉、戌、亥 |
你是不是也發現地支比天干多2個?這就是為什麼每60年才會輪到同一個「干支」組合,也就是我們說的「一甲子」。像2024年是甲辰年,要再等60年才會又遇到甲辰年喔!
這套系統其實超實用的,老一輩的人常說「看天吃飯」,就是參考干支來決定播種、收成的時間。現在很多農民曆上的宜忌事項,也是從這裡推演出來的。比如說「甲日」通常適合開市、「丙日」適合嫁娶,這些都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寫寫的啦。
為什麼台灣人結婚要看年幹年支?原來有這些禁忌!在台灣傳統婚俗中,長輩們總會拿著新人八字去合婚,其實背後藏著不少有趣的民間智慧。今天就來聊聊那些年我們聽過的結婚禁忌,看完你會發現老祖宗的規矩真的不是隨便說說的啦!
說到年幹年支,其實就是農曆的天干地支組合。老一輩認為某些年份特別適合結婚,有些則要避開,像是「孤鸞年」就被認為容易導致夫妻失和。不過現在年輕人可能更在意的是婚宴場地好不好訂,但了解這些傳統習俗還是挺有意思的,畢竟結婚是人生大事,寧可信其有嘛!
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結婚年份禁忌給大家參考:
禁忌類型 | 具體內容 | 民間說法 |
---|---|---|
孤鸞年 | 農曆年幹為乙、己、辛的年份 | 容易夫妻不合、婚姻不順 |
無春年(寡年) | 當年農曆沒有立春節氣 | 對新婚夫妻的運勢不利 |
雙春年 | 一年中有兩個立春 | 適合結婚,象征好事成雙 |
三合年 | 新人屬相與流年形成三合 | 大吉大利,婚姻美滿 |
除了看年份,台灣人結婚還很重視「合八字」。命理師會看新人的出生年月日時,算出兩人的五行是否相生相剋。比如說男方八字火旺,女方剛好水旺,老人家就會擔心「水火不容」。不過現在很多年輕夫妻覺得個性合得來更重要,這些傳統習俗就當作是增添婚禮趣味的小彩蛋囉!
說到結婚擇日,台灣人可是超級講究的。要避開農曆七月鬼門開、要選黃道吉日、還要看當天沖什麼生肖。我朋友去年結婚時,光是挑日子就花了兩個月,因為要配合雙方家長的工作時間,又要避開所有禁忌日,最後選了個大家都滿意的日子,結果發現那天全台的婚宴會所都爆滿,原來大家都看好那天啊!
想知道如何查自己的年幹年支?手機就能輕鬆查詢!其實現在科技這麼發達,不用翻農民曆也能快速找到自己的出生年對應的天干地支。這篇就來教大家幾個超簡單的方法,不管是安卓還是iPhone都能用,完全不用下載額外APP,超級方便~
首先最推薦用Google直接搜尋,只要在搜尋欄打「天干地支查詢」或「年干支對照表」,馬上就會跳出互動式查詢工具。以2025年現在為例,輸入你的出生年份(比如1990),系統就會自動顯示「庚午年」。這種方法最直覺,連阿公阿嬤都能輕鬆上手!
另外也可以到農民曆網站查詢,像是「農民曆查詢網」或「八字排盤網」都有完整對照表。下面幫大家整理最近幾年的年干支對照表,方便快速查閱:
西元年份 | 農曆年份 | 天干地支 |
---|---|---|
2020 | 庚子年 | 金鼠年 |
2021 | 辛丑年 | 金牛年 |
2022 | 壬寅年 | 水虎年 |
2023 | 癸卯年 | 水兔年 |
2024 | 甲辰年 | 木龍年 |
2025 | 乙巳年 | 木蛇年 |
如果是習慣用手機APP的朋友,推薦可以下載「萬年曆」或「八字算命」這類工具,裡面通常都有內建年干支查詢功能。操作方式很簡單,只要選擇你的出生日期,系統就會自動換算成農曆日期並顯示對應的天干地支。有些APP還會貼心附上生肖運勢解析,查完順便看看今年運勢也不錯~
記得查的時候要注意農曆和國曆的區別喔!特別是1、2月出生的人,有可能農曆年份還在前一年。比如2025年1月出生的人,農曆可能還是2024甲辰年。這時候建議直接輸入具體出生日期讓系統判斷最準確,才不會搞錯自己的生肖和八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