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必看!棟距影響採光超重要 | 棟距多少才夠?採光專家告訴你 | 採光差?可能是棟距惹的禍

最近看房真的要注意「棟距 採光」這個關鍵點啊!很多朋友買完房子才發現,明明是高樓層卻還是陰陰暗暗的,就是因為忽略了棟距的重要性。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怎麼從棟距判斷採光好壞,還有實際看房時要注意的小細節。

先說說什麼是棟距好了,簡單講就是你家和大樓之間的距離。這個距離直接影響到陽光能不能照進你家,特別是現在台北市到處都是高樓大廈,棟距不夠的話,就算買20樓也可能整天都要開燈。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讓大家快速了解不同棟距的採光狀況:

棟距(米) 採光狀況 適合樓層
10以下 非常差,整天陰暗 不建議
10-20 勉強有光,但時間短 15樓以上
20-30 中等,下午有陽光 8樓以上
30以上 採光良好,全天明亮 任何樓層

看房的時候,建議大家挑上午10點到下午3點這個時段去,這時候最能看出實際採光情況。記得不要只看客廳,每個房間都要走一遍,特別是浴室和廚房這些容易忽略的空間。有些建商會用「景觀戶」來包裝棟距不足的問題,但實際上你可能買到的是一年四季都曬不到太陽的房子。

另外一個小技巧是觀察對面大樓的外牆材質。如果是玻璃帷幕的,陽光反射會特別強,夏天可能會讓你家變得很熱;如果是深色磁磚的,則可能會吸收光線讓你家更暗。這些細節都是現場看房時要特別留意的,光看樣品屋或建商給的3D模擬圖根本不準啦!

棟距 採光

為什麼買房要注意棟距?採光好壞差在哪?這兩個問題其實是買房時最容易被忽略卻又超級重要的細節。先說棟距,簡單講就是你家跟隔壁棟的距離,這個數字直接影響到你住起來的舒適度。想像一下,如果對面住戶在陽台抽煙,你家窗戶一開就聞得到,或是兩棟樓近到可以跟鄰居隔空聊天,這種壓迫感真的會讓人住得很阿雜。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採光的部分就更實際了,台灣天氣潮濕,如果家裡整天陰陰暗暗的,不只衣服曬不乾,連心情都會跟著發霉。好的採光能讓空間感覺更大更通透,而且自然光線充足的話,白天根本不用開燈,長期下來電費也省不少。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關鍵比較:

項目 棟距足夠(8米以上) 棟距不足(4米以下)
隱私性 高,不容易被對面看光光 低,連對面在看什麼電視都看得見
通風效果 空氣對流順暢 容易悶熱不透氣
採光時間 全天有自然光 只有正午勉強有光線
噪音干擾 較小 連隔壁沖馬桶都聽得到

看房的時候最好挑不同時段去,特別是下午3-5點,這時候最能看出採光真實狀況。有些建案為了賣相好,樣品屋燈全開讓你覺得很亮,但實際入住才發現根本是「暗房」。另外也要注意周邊有沒有未來可能蓋起來的建地,現在看出去是公園,五年後說不定就變成擋住你陽光的摩天大樓。

新手買房最怕遇到「親密鄰居」,兩棟建築物緊貼在一起的壓迫感真的讓人很不舒服。新手看屋必學!如何判斷棟距是否足夠?這可是影響採光、通風和隱私的關鍵因素,今天就來教大家幾個實用的判斷技巧。

首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目測,站在客廳陽台往對面看,如果對面住戶的電視節目你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那棟距肯定是不夠的。一般來說,6米以下的棟距就會有壓迫感,8-10米算是基本款,15米以上才會有比較舒適的空間感。不過要注意的是,低樓層和高樓層的感受會差很多,建議白天和晚上都要去看屋,才能真實感受採光和隱私狀況。

這裡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棟距判斷表格:

棟距距離 實際感受 適合樓層
6米以下 壓迫感強,可清楚看到對面室內 不推薦
6-8米 勉強可接受,但隱私較差 中高樓層較佳
8-15米 舒適距離,採光通風良好 各樓層皆可
15米以上 非常開闊,隱私性佳 低樓層也適合

另外要特別注意「錯位棟距」的問題,有些建案會刻意把兩棟建築錯開,讓你乍看之下覺得棟距很寬,但其實只是視覺效果。這時候就要拿出捲尺實際測量,或是請房仲提供建築平面圖來確認真實距離。還有一個小技巧是觀察對面建築的窗戶設計,如果都是小窗或霧面玻璃,很可能就是棟距太近的補救措施。

看屋時別忘了帶把傘,這可不是為了防雨,而是用來測試採光角度的。把傘撐開放在陽台,看看陰影會不會直接投射到對面住戶家裡,這樣就能大概知道日照時間和隱私程度。如果是預售屋,一定要確認建築模型的比例是否正確,有些模型會刻意放大棟距來製造空間感,實際交屋後才發現根本是「貼臉式」棟距。

棟距 採光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台北老屋改建要注意什麼?棟距與採光關鍵解析」其實真的超重要!台北市區老房子密密麻麻,改建時如果沒注意這些細節,住進去才發現問題就來不及啦~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戰經驗,特別是棟距和採光這種會直接影響生活品質的關鍵點。

首先講棟距,這真的是台北老屋最頭痛的問題。很多40年以上老公寓,左右鄰居幾乎是貼著蓋,改建時要特別注意法規規定的最小棟距。建議可以先到台北市建管處網站查詢《台北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裡面有詳細規定。我整理了一個簡單表格給大家參考:

建築類型 最小棟距要求 常見問題
5層以下老公寓 1.5公尺以上 違建加蓋導致實際不足
6-12層建築 3公尺以上 陽台外推吃掉棟距空間
13層以上 6公尺以上 新舊建築法規適用差異

採光部分更是不能馬虎,台北冬天陰雨綿綿,如果採光沒做好,整年都要開燈超傷電費。建議改建時可以考慮這些做法:優先保留原有天井位置,現在很多設計師會把天井改成玻璃採光罩,既能維持採光又不怕漏水;浴室和廚房這類容易潮濕的空間,至少要有一面外牆開窗,千萬別做成完全依賴機械通風的暗房。另外要特別注意對面大樓的玻璃帷幕反光問題,夏天可能會變成烤箱效果。

老屋改建時鄰居協調也是關鍵,尤其是要動到外牆或開新窗戶的時候。我遇過最誇張的案例是隔壁阿伯堅持不讓開窗,理由是會破壞他家風水…所以建議在設計階段就要先跟左右鄰居打好關係,有時候請杯咖啡聊聊就能避免後續很多糾紛。現在台北市都更處有提供免費的改建諮詢服務,可以去預約專業建築師幫忙評估,比自己瞎摸索省事多了。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