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使用WhatsApp Web時,有時候不小心就會「觸犯禁忌英文」,特別是在職場或正式場合傳訊息的時候。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有些英文用語在台灣的文化背景下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太禮貌,或是帶有負面意涵。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常見的地雷,幫大家避開這些尷尬時刻。
首先要注意的是稱呼問題,在台灣直接叫對方”Hey you”超級不OK,這聽起來就像在叫路人甲一樣沒禮貌。比較適當的用法是加上名字,比如”Hi John”或是”Dear Mr. Chen”。另外,用”Hey”開頭雖然在國外很常見,但在台灣的職場環境可能會讓人覺得太隨性,特別是對長輩或主管這樣說真的很母湯。
禁忌用語 | 建議替代說法 | 原因說明 |
---|---|---|
“Hey you” | “Hi [名字]” | 直接叫you顯得很沒禮貌 |
“Whatever” | “I’ll follow your suggestion” | 給人敷衍了事的感覺 |
“That’s wrong” | “Maybe we can try another way” | 直接否定容易傷和氣 |
再來是表達意見的方式,台灣人比較習慣委婉一點的說法。像是直接說”That’s a bad idea”就太衝了,可以改成”I’m not sure about this idea”或是”Maybe we can consider other options”。還有”Your work is terrible”這種話絕對是大地雷,就算要給負評也要包裝一下,像是”There’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聽起來就舒服多了。
最後要提醒的是表情符號和縮寫的使用。在正式場合用太多”LOL”、”OMG”這種縮寫會顯得很不專業,特別是跟客戶或老闆溝通時更要避免。還有愛心、笑臉這些emoji也要看場合使用,在談正事的時候突然來個😘或🤣真的會讓人滿頭問號。記住這些小細節,才不會讓你的WhatsApp Web訊息變成職場社交災難現場。
什麼是觸犯禁忌英文?台灣人常犯的5大地雷,這其實就是我們在說英文時不小心踩到的文化地雷啦!台灣人學英文常常只注重文法正確,卻忽略了背後的文化意涵,結果明明是好意卻讓外國人聽了滿臉問號。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常見的例子,幫大家避開這些尷尬場面。
第一個大地雷就是「How old are you?」問老外年齡。在台灣問年紀很平常,但在西方文化這可是超級隱私的問題啊!除非對方主動提起,不然真的別隨便問。還有「How much do you earn?」問薪水也是大忌,這種問題就像在探人隱私一樣,會讓對方覺得很不舒服。
再來是稱呼上的問題,很多台灣人會直接叫外國同事「Teacher」或「Manager」,但其實在英語系國家,除非真的是學校師生關係,否則直接用名字稱呼就好。過度正式的稱呼反而會讓人有距離感,甚至覺得你很見外。
台灣人常犯錯誤 | 正確說法 | 原因 |
---|---|---|
“You’re so fat!” | “You look great!” | 直接評論身材很沒禮貌 |
“Where are you going?” | “How’s it going?” | 西方人不喜歡被問行蹤 |
“Give me…” | “Could I have…” | 直接命令語氣太強硬 |
另外一個常見錯誤是過度使用「Yes」來回應所有問題。有時候外國人問「You don’t like coffee?」,台灣人會習慣性回答「Yes」,但其實應該說「No」才對,因為你是在否定對方的問題。這種語言邏輯的差異常常造成誤會,讓對話變得很混亂。
最後要提醒的是「I know」的使用時機。當外國人解釋事情時,很多台灣人會急著說「I know」表示理解,但這在英語對話中聽起來很像在說「我早就知道了,不用你講」,反而會讓對方覺得不被尊重。比較好的說法是「I see」或「That makes sense」,這樣聽起來就友善多啦!
為何台灣人容易觸犯英文禁忌?文化差異解析
台灣人在使用英文時,常常不小心踩到文化地雷,這其實跟我們的生活習慣和語言思維有很大關係。像是直接問人家薪水、年齡這些私人問題,在中文聊天很平常,但用英文這樣問就超級尷尬。今天就來聊聊這些文化差異造成的誤會,還有台灣人最容易犯的幾個英文禁忌。
首先,我們習慣把中文直翻成英文,這就很容易出問題。比如說「你吃飽了嗎?」在台灣是打招呼,但直接說”Did you eat?”老外會以為你要請他吃飯。還有稱讚別人時,我們常說「你變瘦了耶!」覺得是好事,但對西方人來說評論身材很沒禮貌,他們更喜歡聽到”You look great!”這種不針對外表的讚美。
台灣常見說法 | 英文直譯 | 適當英文表達 | 文化差異說明 |
---|---|---|---|
你薪水多少? | How much is your salary? | That’s a personal question. | 西方忌諱談論收入 |
你好胖喔! | You’re so fat! | You look healthy. | 避免評論體型 |
這個很便宜 | This is very cheap | This is a good deal | cheap有負面意涵 |
你幾歲? | How old are you? | May I ask your age? | 直接問年齡不禮貌 |
另外,台灣人講英文常常太直接,忘記加”please”、”could you”這些禮貌用語。像是跟服務生說”Give me a coffee.”聽起來就很命令式,應該要說”Could I get a coffee, please?”才不會讓人覺得沒禮貌。還有拒絕別人時,我們習慣說「不要」,但英文直接說”No”會顯得很粗魯,要學會用”Sorry, I can’t make it.”這種委婉說法。
時間觀念也是個大問題。台灣人約時間喜歡說「大概」、「左右」,但老外聽到”around 7pm”會很困惑,他們習慣明確的時間。約人時最好說”Let’s meet at 7:15pm”,這樣才不會造成誤會。這些小細節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文化差異,不是英文好不好,而是懂不懂對方的習慣。
如何避免觸犯英文禁忌?資深翻譯的3個技巧
每次用英文溝通時,最怕不小心踩到地雷!今天來分享資深翻譯的3個實用技巧,讓你避開那些尷尬的文化禁忌。這些都是台灣人在學英文時很容易忽略的小細節,但其實超重要~
技巧一:搞懂文化差異的潛規則
英文裡有很多看似平常但其實很敏感的詞彙,特別是跟宗教、種族、性別有關的。比如說,在台灣我們習慣用”外勞”這個詞,但直接翻譯成”foreign labor”其實帶有貶義,正確應該用”migrant workers”。還有像是問人家年齡、薪水這些私人問題,在西方文化裡都是大忌諱。建議可以準備一個小本本,把這些容易踩雷的詞記下來。
台灣常用詞 | 英文禁忌詞 | 建議替代詞 |
---|---|---|
外勞 | foreign labor | migrant workers |
老外 | foreigners | international friends |
黑人 | negro | African American |
技巧二:注意語氣和禮貌用語
英文的禮貌程度分得很細,不像中文可以用”請”就搞定。比如說要請同事幫忙,直接說”Give me the report”就太粗魯了,應該說”Could you please share the report with me?”。還有寫email時,開頭用”Hey”跟”Dear”給人的感覺就差很多。記住一個原則:寧可太過禮貌,也不要讓人覺得你沒禮貌。
技巧三:小心直譯中文成英文
很多台灣人會直接把中文說法翻成英文,結果鬧笑話。像是把”飲料可以續杯嗎?”說成”Can I continue the cup?”,老外根本聽不懂,正確是”Can I get a refill?”。還有”我很熱”不能說”I’m so hot”,這會讓人誤會你在說自己很性感,要說”I feel so warm”。平常多看英文影集、多聽英文Podcast,培養語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