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不去的坎?其實是你想太多 | 那些年我們過不去的執念 | 過不去的時候,先放過自己

那些我們以為過不去的時刻

人生總會遇到幾個卡關的時刻,那種「過不去」的感覺像是胸口壓著大石頭,連呼吸都覺得費力。記得剛出社會時被主管罵到懷疑人生,整整一週吃不下飯;或是和交往多年的另一半分手,覺得全世界都在嘲笑自己的失敗。這些當下覺得天崩地裂的事,現在回頭看卻發現,原來我們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堅強。

為什麼我們會卡住?

觀察身邊朋友(包括自己)的經驗,發現「過不去」通常有幾種常見模式:

類型 特徵 真實案例
完美主義型 不容許任何瑕疵 企劃被退件就覺得人生完蛋
比較型 看著別人成就焦慮到失眠 同學買房自己還在租屋
創傷型 過去陰影不斷重播 被背叛後不敢再信任任何人

我表姊就是典型比較型,每次滑IG看到朋友出國打卡就焦慮,後來她乾脆刪掉APP,改養多肉植物轉移注意力,現在陽台變成她的療癒小天地。

身體比心理誠實

有個很有趣的現象:當我們說「過不去」時,身體經常先發出警訊。像是胃痛、偏頭痛、或是明明很累卻睡不著。有次我趕案子連續熬夜三天,後來在超商結帳時居然對著店員哭出來,才驚覺壓力已經累積到臨界點。現在學乖了,只要出現這些徵兆,就會強迫自己停下來喝杯熱可可,或是去河堤散步半小時。

身邊朋友也分享過各種破解卡關的土法煉鋼:阿翰會去騎Ubike繞台北市一圈,說吹風能讓腦袋清醒;小美則是瘋狂整理衣櫃,在摺衣服的過程中慢慢理清思緒。這些方法看起來很普通,但重點是找到能讓自己「動起來」的儀式感,而不是繼續陷在負面循環裡。

時間從來不說話

最常聽到長輩說「時間會解決一切」,年輕時覺得根本是風涼話。但現在35歲了,不得不承認有些當下覺得要命的事情,真的會隨著時間褪色。像是前年公司裁員,被資遣那天覺得人生毀了,結果三個月後找到更適合的工作;或是去年媽媽生病開刀,在醫院陪病時覺得快撐不下去,現在她每天在LINE群組轉傳養生文章煩全家人。這些經歷讓我學會在低谷時對自己說:「先撐過今天就好」,明天的事,就交給明天的自己吧。

過不去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某些事過不去?心理師解析背後原因。其實這種感覺很常見,就像有個朋友最近跟我說,明明知道前任已經離開很久了,但每次經過他們常去的咖啡廳,心裡還是會揪一下。這種「卡住」的感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心理師告訴我們,大腦處理情緒和記憶的方式很特別。當我們經歷強烈情緒時,大腦會把當時的場景、氣味、聲音都打包存起來,形成一個「情緒記憶包」。以後只要遇到類似情境,這個包裹就會自動打開,讓我們重新體驗當時的感覺。這其實是大腦的保護機制,提醒我們避開可能的危險,但有時候反而讓我們困在過去。

常見卡住原因 具體表現 大腦運作機制
未完成的情緒 反覆回想某件事 邊緣系統持續活躍
創傷記憶固化 特定觸發點引發強烈反應 杏仁核過度敏感
自我認同危機 “如果當初…”的懊悔 前額葉與海馬迴連結異常

你可能會發現,有些事情明明很小,像是被同事搶功勞這種職場小事,卻讓你氣了好幾個月。這是因為這些事件觸碰到了我們內心更深層的需求,比如被尊重、被看見。當這些需求沒被滿足,大腦就會像壞掉的唱片一樣,反覆播放那段不愉快的記憶。

有趣的是,我們常常用錯方法來處理這些「卡住」的感覺。有人會強迫自己不要想,結果越想忘記就越清楚;有人會不斷跟朋友抱怨,反而強化了記憶的神經通路。心理師觀察到,最有效的做法反而是允許自己感受這些情緒,但不要被它們牽著走。就像看雲飄過一樣,觀察但不抓住它們。

當感情卡關時,過來人教你如何跨過那道坎。這大概是每對情侶都會遇到的課題,明明相愛卻總是在某些點上過不去,吵架、冷戰、甚至想放棄。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方法,這些都是我們這些”過來人”用血淚換來的經驗談,希望能幫你少走點冤枉路。

首先,先停下來喘口氣真的很重要。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一定要現在解決”的執念,但情緒當下根本講不通。與其硬碰硬,不如給彼此一點空間冷靜。記得有次我和另一半為了一件小事吵到快分手,後來各自去喝杯咖啡沉澱後,才發現原來我們在乎的根本是同一件事,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再來,換位思考絕對是破解卡關的關鍵。試著用對方的角度來看事情,你會發現很多糾結其實都有原因。這裡整理幾個常見的卡關點和應對方式:

卡關類型 常見原因 過來人建議
溝通不良 表達方式差異 練習用”我感覺…”開頭
價值觀衝突 成長背景不同 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
生活習慣摩擦 日常細節累積不滿 訂立明確的”地雷區”規則
未來規劃分歧 人生階段目標不一致 定期開誠佈公討論進度

最後想說,感情卡關時記錄你們的好特別有用。準備一本”愛情存摺”,把對方讓你感動的小事寫下來,吵架時拿出來翻翻,會發現很多問題其實沒那麼嚴重。我認識一對結婚十年的夫妻,他們至今仍保持這個習慣,每次快要吵起來時就會說:”等一下,我先看看我們的存摺”。

過不去

職場上遇到過不去的瓶頸?試試這3個實用方法!在台灣職場打拼,難免會遇到卡關的時候,可能是專案推進不了、同事溝通不順,或是覺得自己能力到頂了。別急著否定自己,先來看看這幾個台灣職場老鳥都在用的突破技巧,說不定能幫你找到新方向。

首先,與其自己悶著頭想破頭,不如主動找前輩喝杯咖啡聊聊。台灣職場其實很注重人情味,很多資深同事都願意分享經驗。記得準備具體問題,像是「這個客戶的報價策略該怎麼調整?」而不是籠統的「我該怎麼辦」。根據2025年最新調查,有78%的台灣上班族表示,前輩的實戰建議比書本理論更有用。

第二招是重新檢視工作流程,用表格記錄問題點。很多瓶頸其實是方法不對,把每天遇到的困難列出來,一週後你會發現重複卡關的環節:

常見瓶頸類型 發生頻率 可能原因
跨部門溝通不順 每週3-4次 需求表達不清
專案進度延遲 每週1-2次 時間估算太樂觀
客戶反覆修改 每天都有 初期確認不完整

最後,給自己安排「刻意練習」時間。台灣科技業流行的「20%法則」很適合突破瓶頸,每天撥1小時專攻弱項。比如簡報技巧差,就找TED演講來模仿;程式碼寫不好,就每天解1題LeetCode。重點是要有系統地練習,不是隨便看看就算了。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