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itch.io上面有超多獨立遊戲可以玩,但你知道嗎?有時候「不學」反而是一種解脫。像我朋友阿明就是,他整天在追最新遊戲模組,搞得自己壓力超大,後來才發現偶爾放空不追進度,玩遊戲反而更開心。
說到遊戲平台,itch.io真的超佛心,光是免費遊戲就多到玩不完。這邊整理幾個熱門分類給大家參考:
遊戲類型 | 特色 | 推薦程度 |
---|---|---|
模擬經營類 | 像Farming Simulator這種 | ★★★★☆ |
網頁小遊戲 | 不用下載直接玩 | ★★★☆☆ |
獨立製作 | 創意滿點的新鮮玩法 | ★★★★★ |
經典復刻 | 懷舊風格的重新詮釋 | ★★★★☆ |
阿明後來跟我說,他現在都隨緣玩遊戲,看到喜歡的才下載,不再強迫自己每款新作都要試。這種「不學」的態度反而讓他找回玩遊戲的樂趣,不用再被更新進度追著跑。itch.io上那些標榜「最新」、「熱門」的標籤,對他來說已經不再重要。
有時候我們太執著於「要學」、「要跟上」,反而忘記享受過程。像itch.io這種平台最棒的地方,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來探索。與其勉強追隨排行榜,不如找真正合胃口的遊戲,玩起來才不會有壓力。現在阿明連登入都懶得登,看到有趣的遊戲就直接點來玩,這種隨性的方式反而讓他發現更多驚喜。
不學新技能會怎樣?過來人分享真實經驗,這真的是很多職場老鳥的血淚教訓。我朋友阿偉在傳統印刷廠做了十年,總覺得「會這些就夠用了」,結果產業數位化後,連基本的設計軟體都不會用,最後只能領基本薪資。現在看到年輕人會剪影片、寫程式,他後悔到不行,常說:「早知道就該逼自己學新東西!」
其實不學新技能的影響比想像中嚴重,看看這張比較表就懂了:
情境 | 持續學習的人 | 停止學習的人 |
---|---|---|
職場競爭力 | 加薪升遷機會多 | 容易被年輕世代取代 |
日常便利性 | 用手機搞定大小事 | 連線上繳費都要問人 |
人際關係 | 能聊最新趨勢話題 | 跟不上朋友的話題圈 |
另一個案例是開早餐店的林阿姨,原本生意很好,但疫情後外送平台崛起,她因為不會用APP接單,業績直接掉一半。後來兒子教她操作,還學會拍短影音宣傳,現在反而比之前更賺。她笑說:「以前覺得手機滑來滑去很無聊,現在才知道這是在賺錢啊!」
科技進步的速度超乎想像,五年前大家還在用LINE傳照片,現在沒用AI工具都快不會工作了。我表姊在銀行當櫃員,原本以為鐵飯碗很穩,結果分行導入智能櫃檯後,她被迫去學數位金融課程,那段時間天天抱怨「為什麼要學這些」,但現在反而調去總行做培訓講師,薪水翻倍。
最近身邊好多朋友都在討論「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都選擇不學開車?」這個話題。說真的,現在20幾歲的年輕人考駕照的比例真的比以前低很多,我自己觀察發現這跟整個社會環境變化有很大關係,特別是交通方式和消費習慣的改變,讓開車這件事情變得沒那麼必要了。
首先就是大眾運輸越來越方便,像台北捷運路網這麼密集,再加上YouBike、共享機車這些選擇,基本上在都會區根本不需要自己開車。而且現在叫車App這麼發達,Uber、yoxi隨叫隨到,算一算可能比自己養車還划算。我朋友阿凱就說:「與其花錢買車位、繳稅金,不如把錢省下來叫車,還不用找停車位。」
再來就是經濟壓力真的太大,現在年輕人光是房租和生活費就快吃不消了,更別說買車養車的開銷。光是看這個表格就知道養一台車有多燒錢:
項目 | 每月平均花費(新台幣) |
---|---|
車貸 | 15,000-25,000 |
油錢 | 3,000-5,000 |
保險 | 2,000-4,000 |
稅金 | 1,000-2,000 |
保養 | 1,500-3,000 |
停車費 | 2,000-6,000 |
另外現在年輕人更重視環保意識,很多人覺得開車不環保,寧願選擇大眾運輸或騎腳踏車。像我們公司的小美就說她不想增加碳排放,所以即使有駕照也很少開車。再加上現在遠距工作越來越普遍,不用每天通勤,開車的需求自然就降低了。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都會區停車真的超級麻煩,我每次開車出門光找停車位就要繞半天,有時候停車費比油錢還貴。而且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住在市中心的小套房,根本沒有地方停車,與其這樣不如不要學開車比較省事。
不學英文在台灣真的可以活得很好嗎?這個問題其實要看你的生活圈和工作性質啦!在台灣,如果你只是在傳統市場買菜、去夜市吃小吃,或是跟阿公阿嬤聊天,那真的用不太到英文。但如果你想逛百貨公司、看Netflix,或是去科技公司上班,英文就變成基本技能了。台灣雖然是個中文為主的地方,但英文的影響力真的越來越大,特別是年輕一代。
先來看看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英文:
生活場景 | 完全不用英文 | 需要一點英文 | 必須要用英文 |
---|---|---|---|
傳統市場買菜 | ✅ | ||
餐廳點餐 | ✅ | ||
看醫生 | ✅ | ||
使用智慧手機 | ✅ | ||
科技公司上班 | ✅ |
其實在台灣,英文好不好跟生活品質有很大關係。像我朋友阿明在傳統產業工作,每天就是跟機器打交道,英文對他來說真的用不到。但他最近想換工作,發現很多好職缺都要求多益550分以上,這才後悔當初沒把英文學好。另一個朋友小美在外商公司當秘書,雖然工作內容不難,但每天都要收發英文郵件,開會也要用英文做紀錄,英文不好真的會很辛苦。
現在台灣的年輕人都蠻重視英文的,捷運上常常看到有人在背單字,咖啡廳也很多人用英文聊天。雖然不會英文在台灣還是可以活下去,但會發現很多機會就這樣溜走了。像是出國旅遊時看不懂菜單、想買國外網站的衣服看不懂尺寸表,或是看到喜歡的YouTube影片卻沒有中文字幕,這些都會讓生活變得比較不方便。而且現在很多公司升遷都會看英文能力,就算你工作表現再好,英文不好可能就卡在某个職位升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