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Dcard上看到不少關於交大运管所 dcard的討論,特別是準備考研的同學們都在熱烈分享經驗談。作為一個過來人,我也來聊聊這個話題,希望能給正在猶豫或準備中的學弟妹一些參考。
首先,交大運管所的課程設計真的很實用,特別是對於未來想往物流或運輸領域發展的人來說。課程涵蓋了供應鏈管理、智慧運輸系統等熱門議題,而且很多教授都有業界合作經驗,上課時會分享很多實際案例。像有位教授就經常拿高鐵的調度問題來當課堂討論,讓理論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說到教授,這邊整理幾個Dcard上常被提到的教授特色:
教授專長 | 上課風格 | 學生評價重點 |
---|---|---|
物流系統優化 | 案例討論為主 | 作業量中等但很練實力 |
運輸經濟學 | 理論紮實 | 考試難度較高但學到很多 |
智慧城市交通 | 小組實作導向 | 要花時間但作品能放履歷 |
申請方面,這幾年競爭確實變激烈了。去年有學長分享,書審時特別強調自己在相關領域的實習經驗,還有參加過交通部的數據分析比賽,這些都是很加分的項目。建議準備備審資料時,要把過去的經歷和運管所的專業做連結,不要只是列流水帳。
另外,很多人在Dcard問到交大運管和其他學校類似科系的比較。以課程來說,交大比較注重科技應用層面,像是大數據分析在運輸管理上的運用,這點和其他學校偏政策或規劃的取向不太一樣。實習機會也不少,有學姊就透過系上推薦去科技公司的物流部門實習,後來直接拿到offer。
實驗室資源也是考量重點,運管所的智慧運輸實驗室設備很新,有完整的交通模擬系統,做研究時可以直接實作驗證。有同學在Dcard分享,他們那組用實驗室的系統做公車路線優化,最後成果還被市政府參考採納,超有成就感!
交大運管所學長姐分享:當初為何選擇這個研究所?這個問題我們訪問了幾位在業界表現亮眼的畢業生,發現大家的理由其實都很有故事性呢!有人是被產業趨勢吸引,有人則是看中交大強大的產學合作資源,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些真實的心路歷程吧。
首先在科技業擔任物流經理的阿明學長說:「當初會選運管所,是因為發現台灣的物流體系正在數位轉型,傳統倉儲管理已經不夠用了。交大運管所的課程剛好結合了IoT和AI應用,還有跟PChome、momo這些電商大廠的實習機會,根本是為未來職場鋪路啊!」他特別提到修「智慧物流系統」這門課時,直接參與了實際的倉庫自動化專案,畢業後馬上就能上手工作。
學長姐背景 | 選擇原因 | 現在發展 |
---|---|---|
科技業物流經理 | 看中數位轉型趨勢與產學合作 | 主導公司智慧倉儲專案 |
航空業營運分析師 | 喜歡交通運輸的跨領域特性 | 規劃機場捷運接駁系統 |
新創公司共同創辦人 | 想結合管理與工程背景 | 開發共享運具調度平台 |
目前在桃園機場工作的怡婷學姐笑著說:「我大學念的是企管,但一直對交通運輸很有興趣。運管所最吸引我的是『運輸經濟學』和『都市交通規劃』這些實務課程,老師都是從高鐵局、捷運公司來的業師,上課案例都是真實的台北捷運人流數據分析,這種接地氣的教學方式讓我畢業面試時超有優勢!」
還有現在自己創業的小黑學長分享:「當初在工程公司待了兩年,發現很多運輸問題光靠技術解決不了,需要管理思維。運管所的特色就是『工程+管理』雙核心,我們那屆甚至有人用畢業論文研究YouBike調度問題,後來直接變成創業題目呢!」他特別提到所上鼓勵跨領域合作的文化,讓不同背景的同學能互相激盪出創新想法。
各位想考交大運管所的同學注意啦!今天要來個2025年交大運管所考試準備攻略大公開,把我自己準備考試的血淚經驗都分享給你們。運管所其實沒想像中那麼難考,關鍵是要掌握對的方法跟節奏,特別是現在距離考試只剩不到半年,時間分配超級重要!
先說說最基本的書單準備,運管所考科主要分成「運輸學」、「管理學」和「統計學」三大類。運輸學的部分推薦一定要把《運輸系統規劃》這本經典讀熟,管理學則是要搭配時事案例來理解,最近很紅的智慧運輸跟ESG議題都要特別注意。統計學雖然看起來很硬,但只要把假設檢定跟迴歸分析這幾個大重點搞懂,其實就夠應付考試了。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時間分配表,照著做效率會高很多:
時間段 | 建議準備內容 | 每日投入時間 |
---|---|---|
9-10月 | 基礎理論紮根+歷屆試題分析 | 4-5小時 |
11-12月 | 進階題型練習+時事議題整理 | 5-6小時 |
1月-考前 | 全真模擬考+弱點加強 | 6-7小時 |
特別提醒大家,寫考古題真的超級重要!我當初就是把過去5年的題目都寫過3遍以上,慢慢就會發現出題的規律。像是運輸學很愛考大眾運輸政策比較,管理學則常出現組織變革的案例分析。建議可以自己整理一本「猜題筆記」,把重複出現的考點都記下來,考前翻一翻超級有用。
另外很多人會忽略口試準備,但其實運管所的面試佔比不低喔!平常就要多關注交通新聞,像最近高鐵延伸案跟Ubike3.0的議題都很可能被問到。最好找幾個戰友一起模擬面試,互相問些尖銳問題訓練臨場反應,我自己就是這樣練到後來被問什麼都不會慌了。
最近好多學弟妹在問「交大運管所vs台大工管所,該怎麼選?」這個問題真的超實際的啦!畢竟這兩間都是台灣頂尖的學校,但課程方向和未來發展其實差蠻多的。我這邊整理了一些實際比較,還有跟畢業學長姐聊過的心得,給大家參考看看~
先說說課程特色好了。交大運管所比較偏重「科技+管理」的結合,像是智慧物流、大數據分析這些都很強,實驗室設備也比較新;台大工管所則是傳統的工業工程延伸,生產管理、品質管控這些基礎功很扎實,而且台大的選修課真的多到爆炸,可以跨院選商學院的課超方便。
這邊簡單列個比較表:
比較項目 | 交大運管所 | 台大工管所 |
---|---|---|
核心課程 | 物流系統、供應鏈管理、數據分析 | 生產管理、作業研究、品質工程 |
特色資源 | 與科技業產學合作多 | 企業參訪機會多、校友網絡廣 |
地理位置 | 新竹科學園區旁 | 台北市中心 |
畢業出路 | 科技業供應鏈管理、物流新創 | 傳統製造業、顧問公司 |
再來講講生活環境的差異。交大在新竹真的就是學術氣息很濃,附近都是園區工程師,生活機能雖然比不上台北,但房租便宜超多啊!台大在公館那邊就不用說了,下課要去逛街、實習都超方便,不過相對的生活開銷也會比較高。如果你是個喜歡下課後還能到處探索的人,可能台大會比較適合;但如果想要專心做研究,交大的環境反而更能靜下心來。
師資部分兩邊都很有實力,但風格不太一樣。交大的老師很多都有科技業實務經驗,上課會帶很多業界案例;台大的教授則是在學術理論方面特別強,發paper的資源很多。建議大家可以先上網查查兩邊教授的研究領域,看看自己對哪邊的題目比較有興趣。順帶一提,交大運管所有些課程會跟資工所一起開,如果想走數位轉型路線的話會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