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商行取名這件事,比你想的還重要!
開店創業第一關就是商行取名,這可不是隨便想想就能決定的。一個好的商行名稱不僅要好記、好唸,還要能讓客人一眼就懂你在賣什麼。最近幫朋友想店名時發現,很多人會卡在這個環節很久,其實掌握幾個原則就能輕鬆搞定。
商行取名三大重點
首先要注意的是行業屬性,賣吃的和賣建材的取名方向絕對不一樣。再來是目標客群,年輕人喜歡的店名和長輩偏好的風格差很多。最後是品牌定位,想走高端路線還是親民路線,從名字就能看出端倪。像我們巷口那間「阿嬤的灶腳」就超有親切感,每次經過都聞到香味!
常見商行命名方式
類型 | 舉例 | 適合行業 |
---|---|---|
創辦人相關 | 陳記商行、林家鋪子 | 傳統產業、老字號 |
行業特性 | 鮮茶道、五金之家 | 零售、服務業 |
吉祥寓意 | 興隆商行、金滿堂 | 貿易、批發 |
外文音譯 | 美而美、頂呱呱 | 連鎖加盟 |
創意組合 | 茶湯會、鮮芋仙 | 餐飲、文創 |
最近很流行把台語發音融入店名,像「呷飽未」、「金好運」這種,既親切又有記憶點。我表姊開的服飾店就叫「水噹噹」,客人來買衣服都會會心一笑。
取名時要避開的地雷
有些字看起來很吉利,但實際用起來會很尷尬。像是「發」字雖然寓意好,但「大發商行」念快一點就變成「大法商行」;「永」字雖然代表長久,但「永利商行」聽起來像在賣靈骨塔。還有要注意諧音問題,之前有間餐廳取名「食全食美」,結果被客人笑說是「十全十美」的山寨版。
現在註冊商行名稱前一定要先上經濟部網站查詢,避免跟別人撞名。我鄰居去年想開咖啡廳,想了個超有文青感的店名「漫時光」,結果一查發現全台已經有5間同名的,只好重新想過。後來改叫「啡常時刻」反而更有特色,現在生意好得不得了!
創業新手如何幫商行取個好記又有特色的名字?這可是讓很多剛起步的老闆頭痛的問題啊!畢竟名字就像店面的第一張名片,取對了能讓客人一眼就記住,還能傳達出你的品牌精神。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幫你避開那些取名字時容易踩的坑。
首先,名字最好跟你的產品或服務有關聯性,但不要太直白。比如賣手工餅乾的店叫「甜在心」,就比直接叫「好吃餅乾店」來得有記憶點。可以試著把行業特色轉化成有畫面的詞彙,像茶飲店取「沐茶時光」就很有意境。記得避開那些已經被用到爛的詞,什麼「頂級」、「皇家」這種,客人看了根本無感啦!
幫大家整理幾個取名方向參考:
類型 | 舉例 | 特色說明 |
---|---|---|
諧音創意 | 早餐店「晨喚」 | 用「晨喚」諧音「晨飯」超好記 |
在地元素 | 文創店「艋舺誌」 | 結合萬華舊地名增加親切感 |
情感連結 | 花店「小確幸」 | 喚起客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行業關鍵字 | 咖啡廳「焙覺」 | 強調烘焙過程的專業感 |
取完名字後記得先做這幾件事:上經濟部網站查有沒有重複、唸起來順不順口、簡稱會不會產生奇怪聯想(比如「寶島企業」簡稱「寶企」就母湯)。也可以先問問身邊朋友意見,有時候我們自己想得很得意,但別人聽起來可能完全不是那個感覺喔!現在很多年輕人會用IG限動做小調查,也是個快速收集反饋的好方法。
為什麼你的商行名稱總是註冊不過?常見問題解析
最近好多創業朋友都在問,明明想好的商行名稱很特別,為什麼送件總是被打槍?其實啊,公司名稱登記真的有很多眉角要注意,不是隨便取個名字就能過關的啦!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幾個最常被退件的原因,讓你下次申請能一次就過。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名稱太普通」或「跟別人撞名」。經濟部商業司的系統會自動比對相似名稱,就算只差一個字也可能被認定太像。比如你想註冊「美味小吃店」,但已經有人登記「美味小吃坊」,這樣就很容易被退件。建議取名時可以多加點創意元素,像是結合地方特色或創辦人名字。
另一個常被忽略的重點是「行業別不符合」。有些名稱會讓人搞不清楚你到底在做什麼生意,比如取「星空科技」卻是要開餐廳,這樣審核人員就會覺得名稱跟營業項目對不起來。最好在名稱裡就直接點出行業特性,讓人家一看就懂。
以下整理幾個常見被退件的原因和解決建議:
退件原因 | 實際案例 | 改善建議 |
---|---|---|
名稱太相似 | 「好味早餐店」vs「好味早午餐店」 | 加入創辦人姓名或地區特色 |
行業別不明確 | 「陽光企業社」實際做水電工程 | 名稱中加入「水電」、「工程」等關鍵字 |
使用禁用字詞 | 「國家級茶葉商行」 | 避免使用涉及政府機關或誇大字眼 |
名稱太長 | 「台北市信義區最強專業電腦維修工作室」 | 簡化名稱至6-8個字為佳 |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字詞雖然沒有明令禁止,但實務上很難通過,像是「第一」、「最佳」這種有排名意味的字眼。還有啊,名稱太長也是常被退件的原因之一,建議控制在6-8個字左右最剛好。取名字真的是一門學問,下次申請前記得先上經濟部網站查詢有沒有重複,再多想想自己的行業特色,這樣過關機率就會高很多啦!
2025年最新商行命名趨勢:台灣老闆都在這樣取
最近走在台灣街頭,發現好多新開的店家名字都超有特色!原來2025年台灣老闆們取店名都開始玩這些新花樣,不僅要好記、要吸睛,還要能讓客人一眼就懂這家店在賣什麼。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現在最夯的命名方式,如果你正準備開店,這些趨勢絕對要筆記起來啦!
2025年熱門命名法大公開
現在台灣店家最愛用的命名方式大概可以分成這幾種:
命名類型 | 特色 | 舉例 | 適合行業 |
---|---|---|---|
諧音梗 | 用台語或國語諧音製造趣味 | “棧飲久”(賺很久)、”麵麵聚到” | 餐飲、零售 |
簡約風 | 簡潔有力,直接點出核心 | “好茶”、”鮮選” | 茶飲、生鮮 |
在地化 | 加入台灣地名或特色 | “艋舺冰室”、”府城滷味” | 傳統產業 |
混搭風 | 中英日文混合使用 | “沐茶Moon Tea”、”燒肉Like” | 年輕品牌 |
特別要說的是,現在很多老闆都喜歡在店名裡加入”數字密碼”,像是”三餐”、”柒號”這種,簡單好記又能製造話題。還有人會用”小”字開頭,像是”小日子”、”小確幸”,給人親切感,這種命名法在文青咖啡店和甜點店特別受歡迎。
另外一個超明顯的趨勢就是”功能型命名”,直接把店家的特色寫在名字裡。比如賣健康餐的會取”輕食光”、”纖活廚房”,讓客人一看就知道這裡賣的是低卡料理。這種命名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特別有用,能快速幫店家鎖定目標客群。現在連傳統行業也開始跟風,像五金行不再只是”XX五金”,而是會取”工具人倉庫”這種更年輕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