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忽晴忽雨,家裡牆面開始出現白粉狀結晶還伴隨潮濕水痕?這八成就是台灣老屋常見的「壁癌 漏水」問題啦!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戰經驗,讓你不用被師傅當肥羊宰,自己也能初步判斷狀況。
首先要知道壁癌不是單純牆面問題,它根本是房屋在跟你求救啊!通常伴隨漏水產生的壁癌,背後可能隱藏著更嚴重的結構危機。像我們社區王太太家,當初只把牆面刮除重漆,結果三個月後黴菌直接長滿整面牆,最後才發現是樓上陽台防水層破裂。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的漏水來源給大家參考:
漏水類型 | 常見症狀 | 危險等級 |
---|---|---|
管線滲漏 | 牆面出現固定位置潮濕 | ★★★★☆ |
外牆裂縫 | 雨後出現水痕且會擴散 | ★★★☆☆ |
樓板接縫 | 天花板有放射狀水漬 | ★★★★★ |
窗框滲水 | 窗台周圍發霉剝落 | ★★☆☆☆ |
記得去年颱風天,我家客房牆角突然冒出水珠,當下急著用防水噴霧處理,結果根本治標不治本。後來請師傅用熱顯像儀檢測,才發現是藏在牆裡的熱水管接頭老化滲漏。這種情況要是沒處理好,可能連樓下鄰居天花板都會遭殃,到時候賠償金絕對比修繕費貴上好幾倍!
說到DIY處理,市面上那些宣稱「一噴見效」的壁癌噴劑真的別太相信。我實際測試過三種品牌,發現對於輕微白華現象確實能暫時抑制,但遇到結構性漏水根本沒轍。最扯的是某款防水膠帶,貼上去兩週就因為牆體持續滲水整個翹邊,反而把油漆層一起撕下來。
如果是租屋族遇到房東擺爛不處理,建議可以直接拍照存證。像前陣子有網友分享,他們透過區公所調解委員會要求房東改善,最後成功讓房東負擔全部修繕費用。畢竟根據民法規定,房屋重大瑕疵影響居住安全時,房客是有權利主張減租甚至解約的。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壁癌是什麼?為什麼我家牆壁會長出白色毛茸茸的東西?」其實這就是台灣潮濕氣候下很常見的「壁癌」啦!那些白白的粉末或毛狀物,正式名稱叫做「白華現象」,主要是牆壁裡的鹽分被水氣帶出來結晶,看起來就像發霉一樣,但其實跟霉菌不太一樣喔。
先來看看壁癌最常出現的幾個地方和原因:
常見位置 | 主要原因 | 好發季節 |
---|---|---|
浴室外牆 | 防水層老化、磁磚縫滲水 | 梅雨季、冬季 |
頂樓天花板 | 屋頂防水失效、混凝土裂縫 | 颱風季後 |
靠外側牆面 | 外牆磁磚脫落、雨水滲入 | 全年都可能 |
地下室牆面 | 土壤水氣滲透、排水不良 | 夏季濕熱時期 |
這些白色結晶其實是水泥中的氫氧化鈣遇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變成碳酸鈣沉積在表面。剛開始可能只是小小一塊,但如果放任不管,牆面會越來越嚴重,甚至整片剝落。特別要注意的是,有些壁癌會伴隨真正的霉菌生長,這時候除了處理壁癌,還要殺菌才行。
發現壁癌時千萬別直接刮掉或油漆蓋住,這樣問題會更嚴重。建議先找出漏水來源,可能是水管破裂、外牆裂縫或是窗框周圍的防水膠老化。處理方法要分階段,先解決水源問題,等牆體乾燥後再進行表面處理。有些師傅會建議打除到見磚塊重新粉光,但這就要看嚴重程度和預算來決定了。
家裡牆壁出現壁癌該怎麼辦?DIY處理5步驟一次看懂!最近天氣潮濕,很多人家裡牆壁開始冒出白白的粉末或黑黑的黴斑,看起來超不舒服的。其實這就是俗稱的「壁癌」,主要是因為牆壁受潮導致水泥中的鹽分結晶析出。別擔心,只要跟著這5個步驟自己動手處理,不用花大錢請師傅也能搞定!
首先要把壁癌範圍的牆面徹底清理乾淨,記得戴手套和口罩保護自己喔!用刮刀把鬆動的油漆和水泥刮除,直到露出堅固的底層。這個步驟很重要,如果沒清乾淨,後續處理效果會大打折扣。建議可以比實際壁癌範圍多刮個5-10公分,確保周邊沒問題。
處理步驟 | 所需工具 | 注意事項 |
---|---|---|
1. 刮除鬆動部分 | 刮刀、鋼刷 | 要刮到堅固層 |
2. 殺菌防霉 | 漂白水(1:3稀釋) | 戴口罩通風 |
3. 塗防水底漆 | 油性防水底漆 | 要徹底乾燥 |
4. 批土補平 | 補土、刮板 | 分次薄塗 |
5. 上漆美化 | 乳膠漆 | 至少兩層 |
接下來要用漂白水殺菌,把刮乾淨的地方用稀釋漂白水(1份漂白水加3份水)徹底擦拭,這樣才能殺死黴菌孢子。記得要開窗通風,不然那個味道會很嗆。等牆面完全乾燥後,就可以塗上油性防水底漆,這個步驟是防止水分再次滲入的關鍵,一定要仔細塗抹,建議塗兩層比較保險。
等底漆乾了之後(通常要等個半天),就可以開始用補土把牆面不平整的地方補平。補土要分次薄塗,每次都要等乾了再補下一層,這樣才不會龜裂。最後就是上漆美化啦!選擇防霉抗菌的乳膠漆,至少上兩層,每層都要等完全乾透。這樣處理完的牆面就能撐個好幾年不會再復發囉!
壁癌最常出現在哪些地方?浴室、外牆這些地方要特別注意
每次看到牆壁冒出白白灰灰的黴斑,整個心情就超差的對吧?這種惱人的壁癌最愛出現在潮濕、通風不良的地方,尤其是浴室和外牆這兩個重災區。浴室因為天天都有水氣,如果排風扇不夠力或防水沒做好,牆壁很快就會開始「長痘痘」;而外牆則是長期風吹日曬雨淋,防水層老化後就容易讓水分滲入,壁癌就默默冒出來啦!
除了這兩個地方,其實家裡還有些角落也容易中獎。像是靠外牆的房間角落、天花板接縫處,或是水管經過的牆面,都是壁癌喜歡躲藏的位置。特別是老房子,因為建築材料比較舊,防水性能下降,更容易出現這種問題。
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高風險區域和原因,可以對照看看家裡有沒有這些狀況:
容易出現壁癌的位置 | 主要原因 |
---|---|
浴室牆面及天花板 | 長期潮濕、防水層破損 |
建築外牆 | 防水漆老化、裂縫滲水 |
靠外牆的房間內角 | 外牆滲水導致內部受潮 |
廚房流理台後方 | 油煙+水氣雙重攻擊 |
陽台天花板 | 樓上排水管滲漏或防水不佳 |
發現壁癌先別急著用油漆蓋掉喔!這樣只是眼不見為淨,問題根本沒解決。建議先找出漏水或潮濕的源頭,該補的補、該修的修,等牆面完全乾燥後再處理表面問題。如果是租屋族遇到壁癌,記得趕快拍照存證跟房東反映,畢竟這關係到居住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