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需要「遮擋」的時刻,不管是擋住刺眼的陽光,還是保護隱私不被窺探。在台灣這個海島型氣候的地方,遮陽傘、窗簾這些遮擋用品幾乎是家家戶戶必備,就連機車族也都會在車廂放件輕便雨衣,隨時準備擋住突如其來的午後雷陣雨。
說到遮擋工具,其實選擇還真不少。這邊整理幾個台灣人最常用的遮擋方式給大家參考:
遮擋用途 | 常見工具 | 使用場景 |
---|---|---|
防曬 | 陽傘、遮陽帽、防曬外套 | 夏日逛街、騎機車 |
防雨 | 折疊傘、輕便雨衣、雨鞋 | 梅雨季節、颱風天 |
隱私 | 窗簾、霧面貼紙、屏風 | 居家、辦公室隔間 |
防窺 | 手機防窺膜、筆電防窺片 | 搭捷運、咖啡廳工作 |
記得有次在台北捷運上,看到隔壁乘客很認真地在手機貼防窺膜,他說現在個資外洩問題嚴重,連在公共場合回個訊息都要小心翼翼。這讓我想起以前在網咖打工時,常遇到客人要求換到最角落、有隔板遮擋的位置,就是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在玩什麼遊戲。
現代人對於遮擋的需求越來越多元,連3C產品都發展出各種防窺功能。像蘋果的iCloud就有雙重認證機制,其實也是一種數位世界的遮擋方式,避免帳號被不當登入。不過有時候防護太完善反而造成困擾,像我有個朋友就常抱怨,每次換新手機登入iCloud都要經過層層驗證,搞得他差點想放棄使用蘋果產品。
開車遇到前方視線被擋住真的超危險!遮擋視線時該如何安全駕駛?老司機教你3招實用技巧,讓你遇到大貨車、廣告看板或是暴雨時都能從容應對。這些方法都是台灣路上實際驗證過的,絕對不是紙上談兵,跟著做就能大大降低意外發生機率。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拉大安全距離,很多駕駛習慣緊跟前車,但當視線被擋時根本看不到更前方的路況。建議至少保持3秒以上的車距,如果遇到大雨或濃霧更要拉到5秒。這個方法在國道一號林口爬坡段特別實用,那邊常有貨櫃車擋住視線,保持距離才能提早發現前方突然減速的車流。
第二招是善用車道偏移,不是要你跨線駕駛喔!而是稍微往左或右靠一點點,讓視線能從前車側邊看到更遠的路況。像在台74線快速道路遇到高架橋柱擋住視線時,稍微偏移就能提前發現匝道匯入的車輛。不過要記得隨時注意後視鏡,偏移幅度也不要太大以免影響其他用路人。
最後老司機都會預判危險點,這需要對路況很熟悉。例如經過學校周邊要預期可能有小朋友衝出來,就算當下視線被路邊停車擋住也要先減速。台灣很多巷弄狹窄又停滿機車,視線死角超多,這時候與其靠反應不如靠預判。
情境 | 應對方法 | 適用路段範例 |
---|---|---|
前車體積龐大 | 拉大安全距離+偏移視線 | 國道三號貨車專用道 |
路邊停車擋住 | 預判行人+減速慢行 | 台北市區巷弄 |
大雨/濃霧 | 開霧燈+加倍車距 | 雪山隧道入口 |
遇到視線不良時千萬別慌張,與其猛按喇叭不如先把速度降下來。很多台灣駕駛習慣鑽來鑽去找視線,其實反而更危險。記得開車不是比誰快,是比誰能平安到家。這些方法平常就要練習,等到真的遇到狀況才能變成自然反應喔!
最近社區群組又在討論「為什麼陽台遮擋會影響鄰居?社區糾紛這樣解」的話題,其實這種問題在台灣的公寓大樓超級常見。大家花錢買房子都想要住得舒服,但陽台加裝鐵窗、雨遮或是種滿盆栽,常常一不小心就擋到隔壁採光或通風,甚至還有隱私問題。今天就來聊聊這些糾紛背後的原因,還有實際遇到時該怎麼處理比較妥當。
先說說最常見的幾種陽台遮擋情況,這些都是鄰居間容易起衝突的導火線:
遮擋類型 | 影響程度 | 鄰居最在意什麼 |
---|---|---|
外推鐵窗 | ★★★★ | 防盜安全vs.建築外觀 |
大型雨遮 | ★★★☆ | 採光不足、滴水問題 |
過高盆栽 | ★★☆☆ | 落葉堵塞排水孔 |
晾衣架延伸 | ★★★★ | 隱私被看光光 |
我自己住社區就遇過樓上鄰居把雨遮裝得超突出,結果下雨時水聲滴滴答答吵得睡不著,白天陽光也被擋住一大半。管委會協調時才發現,原來他們根本不知道雨遮長度有規範(通常不能超過60公分),最後只好拆掉重做。這種事真的不能憑感覺亂裝,尤其現在新建案的管理規約都寫得很清楚,動工前最好先問清楚。
其實很多糾紛都是因為「我覺得沒關係」的心態造成的。像是有次看到住戶在群組抱怨對面陽台掛滿衣服,連內衣褲都看得一清二楚,對方卻回說「台灣這麼潮濕不曬不行」。後來管委會介入,建議改用升降式晾衣架或裝個半透光窗簾,雙方各退一步就解決了。真的要提醒大家,陽台雖然是自家空間,但畢竟是整棟建築的外觀一部分,互相尊重才能住得長久。
如果已經發生爭執,與其直接在群組開罵,不如先拍照存證然後找管委會調解。現在各縣市都有公寓大廈爭議調處委員會,遇到難以溝通的狀況還能申請專業協助。記得之前有案例是頂樓住戶在陽台搭棚架種菜,結果被檢舉是違建,最後鬧上法院才拆掉,真的得不償失。與其事後花錢處理,不如一開始就遵守規約啦!
最近在幫朋友挑窗簾,發現遮光效果真的差很多!窗簾遮光效果怎麼挑?5種材質實測比較後,我才知道原來不同材質的遮光性能差這麼多。今天就來分享我的實測心得,給正在為挑選窗簾煩惱的你一些參考。畢竟在台灣這種陽光強烈的地方,選對窗簾才能好好睡午覺啊!
首先一定要說說最常見的「遮光布」,這種材質通常會在背面塗上一層遮光塗料,實測下來真的可以擋掉90%以上的光線,特別適合淺眠的人。不過缺點就是材質比較厚重,夏天會有點悶熱感。再來是「三明治布」,中間夾了遮光層,遮光效果約80-85%,透氣性比純遮光布好很多,算是兼顧遮光與舒適度的選擇。
材質類型 | 遮光效果 | 透氣性 | 適合場合 |
---|---|---|---|
遮光布 | ★★★★★ | ★★☆ | 臥室、影音室 |
三明治布 | ★★★★☆ | ★★★☆ | 客廳、書房 |
絨布 | ★★★☆☆ | ★★☆ | 臥室、冬季使用 |
紗簾 | ★☆☆☆☆ | ★★★★★ | 陽台、裝飾用 |
羅馬簾 | ★★★★☆ | ★★★☆ | 辦公室、小窗戶 |
絨布窗簾是很多人的心頭好,摸起來質感超棒,遮光效果大概70%左右,適合喜歡柔和光線的人。不過要注意的是絨布容易積灰塵,清潔上要比較費心。紗簾就不用多說了,遮光效果幾乎是零,但透氣性和裝飾性一流,很適合用在陽台或當作裝飾簾使用。最後是羅馬簾,這種上下拉的款式遮光效果意外地好,能達到85%左右,特別適合辦公室或小窗戶使用,而且造型簡約好看。
實際測試後發現,就算是同一種材質,不同品牌和厚度的遮光效果也會有差異。建議大家在選購時可以直接用手機的手電筒功能照照看,或是把樣品布對著陽光測試,這樣最準確。另外要注意的是,窗簾的安裝方式也會影響遮光效果,像是做整面牆的落地窗簾,遮光效果會比只做窗框範圍的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