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的5個驚人功效,台灣人也愛吃! | 路邊常見的馬齒莧,原來這麼營養? | 馬齒莧料理食譜,簡單又健康!

最近在菜市場看到阿嬤們都在搶一種野菜,原來是俗稱「豬母奶」的馬齒莧啊!這種隨處可見的野草其實是超級食物,台灣鄉下經常拿來煮湯或涼拌,吃起來酸酸脆脆的很開胃。小時候我阿公還會特別去田邊採回來,說這是天然的退火菜,夏天吃最對時。

馬齒莧不僅好吃,營養價值更是驚人。根據農委會的資料,它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含量甚至比某些魚類還高。這裡整理個簡單的營養比較表:

營養成分 馬齒莧(每100g) 菠菜(每100g)
維生素C 21mg 28mg
鐵質 2.0mg 2.7mg
鈣質 103mg 99mg
Omega-3 400mg 微量

在台灣,馬齒莧的吃法可多了。最常見的是加點蒜末清炒,或是汆燙後拌醬油、香油和花生粉。有些客家餐廳會做成馬齒莧煎蛋,把嫩莖切碎和蛋液一起煎,香氣特別濃。我個人最愛的是阿嬤的私房菜——馬齒莧排骨湯,湯頭會帶點天然的酸味,喝起來特別消暑。

這種野菜的生命力超強,在台灣從北到南都找得到。記得有次去花蓮玩,在路邊就發現一大叢,當地人說他們都叫它「長命菜」,因為怎麼拔都拔不完。現在有些有機農場也開始專門栽培,不過野生的風味更濃郁。採摘時要選嫩莖,老莖會有點咬不斷,最好在開花前採收。

馬齒莧在中醫裡也很有名,曬乾後就是「五行草」,有清熱解毒的效果。小時候感冒喉嚨痛,阿嬤就會煮馬齒莧茶給我喝,雖然味道有點苦,但真的很有效。現在有些養生茶包也會加入乾燥的馬齒莧,成為都市人的保健新選擇。

馬 齒 莧

馬齒莧是什麼?這種野菜的台灣在地小故事,其實藏著許多老一輩台灣人的共同記憶。這種長得像小馬齒的野菜,台語俗稱「豬母奶」,因為它的莖葉折斷會流出白色乳汁,在早年物資缺乏的年代,可是田邊隨手可得的救命菜呢!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記得小時候回阿嬤家,總看她蹲在菜園邊摘這種野草,洗乾淨後用蒜頭清炒,或是汆燙拌醬油,吃起來帶點酸味卻很開胃。阿嬤說日治時期糧食不足時,馬齒莧可是重要的充飢食材,現在年輕人可能連看都沒看過了。這種野菜生命力超強,就算被曬到乾癟,一場雨後又能復活,老農都笑稱它是「打不死的雜草」。

馬齒莧小檔案 內容
台灣俗名 豬母奶、五行草
盛產季節 春夏雨季(5-9月)
常見吃法 涼拌、煮湯、煎蛋
特殊功效 降火氣、顧胃腸

在傳統市場偶爾會看到阿婆擺攤賣馬齒莧,通常都跟紅鳳菜、龍葵這些古早野菜放在一起。有些養生餐廳也會用它做創意料理,像是馬齒莧煎餅或打成果汁,不過老一輩還是最懷念那個用豬油爆香蒜末,簡單快炒的原始滋味。現在有些有機農場開始復育這種野菜,讓年輕人也有機會認識這種承載著台灣土地記憶的特別植物。

鄉下阿公總愛說,以前插秧後田埂邊會自動長出一叢叢馬齒莧,放牛的小孩餓了就直接摘來吃。這種野菜含豐富Omega-3,根本是天然的營養補充品,難怪老一輩人身體都這麼勇健。有次我在社區菜園發現幾株野生的馬齒莧,隔壁八十歲的阿伯立刻眼睛發亮,說這比他吃過的什麼保健食品都有效呢!

台灣人為什麼愛吃馬齒莧?營養價值大公開!這款在菜市場常被阿嬤稱為「豬母奶」的野菜,其實是隱藏版的超級食物。從路邊到餐桌,馬齒莧在台灣人的飲食文化中默默扎根,不只因為它隨手可得,更因為那滿滿的營養讓人愛不釋手。老一輩常說「吃涼補身體」,夏天來盤涼拌馬齒莧,清爽又退火,難怪連營養師都推薦!

馬齒莧最厲害的就是它的omega-3脂肪酸含量,竟然比一般蔬菜高出10倍以上!對於吃素的朋友來說,根本是植物界的魚油。而且它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和鎂,幫你顧眼睛、增強抵抗力,連運動後補充電解質都很適合。以下是馬齒莧和其他常見蔬菜的營養比較:

營養成分(每100g) 馬齒莧 菠菜 空心菜
熱量(大卡) 20 23 19
膳食纖維(g) 2.2 2.2 1.0
維生素A(IU) 1320 469 315
omega-3(mg) 400 40 30

在台灣,馬齒莧的吃法超級多變。南部人喜歡加蒜末清炒,吃起來滑嫩帶點酸香;客家做法會醃成鹹菜,配粥超開胃;最近還流行把嫩葉打進蔬果汁,連挑食的小朋友都能接受。記得挑選時要找葉片肥厚、莖部脆嫩的,煮之前稍微川燙可以去草酸,吃起來更順口。下次在市場看到這不起眼的野菜,別再錯過它啦!

馬 齒 莧

馬齒莧怎麼煮最好吃?阿嬤的私房料理秘訣

最近天氣熱到爆,菜市場開始出現這種翠綠帶紅的野菜,老一輩都叫它「豬母奶」或「長壽菜」。阿嬤說這種菜以前窮人家都拿來餵豬,現在反而變成養生聖品,重點是煮對方法真的超好吃!今天就來分享幾個阿嬤傳承下來的私房做法,保證讓你愛上這款平民野菜。

首先處理馬齒莧有個小訣竅,莖部比較老的要折斷去除,只留嫩莖葉。阿嬤都會先泡鹽水10分鐘,把可能殘留的小蟲逼出來。最經典的吃法就是蒜炒馬齒莧,熱鍋下豬油爆香蒜末,大火快炒加點米酒,那個滑溜口感配上蒜香,根本白飯殺手!要注意炒太久會出水變爛,看到葉子變軟就要起鍋。

如果想換口味,試試這個阿嬤的拿手菜:

料理方式 材料準備 烹調重點
馬齒莧煎蛋 嫩葉切碎+3顆蛋 小火慢煎到兩面金黃
涼拌馬齒莧 燙熟後冰鎮 拌入蒜泥醬油+香油
馬齒莧肉片湯 豬里肌肉片+嫩莖 滾水涮肉最後下菜

特別推薦夏天做涼拌,把馬齒莧快速川燙30秒,撈起來泡冰水保持脆度,加點辣椒和醋涼拌,吃起來酸辣開胃又解暑。阿嬤還會把燙好的馬齒莧揉進麵糰做菜包,內餡包炒過的絞肉和蝦米,蒸出來的味道超級古早味。

馬齒莧本身帶點酸味,有些人會不習慣,這時候可以學阿嬤的小技巧:炒的時候加一小匙糖平衡酸味,或是跟油脂比較豐富的食材像鹹蛋、五花肉一起煮。記得煮湯時要最後下鍋,滾個1分鐘就好,不然會變得糊糊的影響口感。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