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西址必訪景點全攻略 | 你不知道的台大西址秘密 | 台大西址散步地圖推薦

說到台北市最有人文氣息的大學城,台大西址絕對是許多人心中的首選。這個區域不僅是台灣大學的發源地,更是融合了歷史建築與現代學術氛圍的精華地段。走在羅斯福路與新生南路一帶,隨處可見日治時期的紅磚建築,搭配上兩旁高大的椰子樹,整個街景充滿了濃濃的書卷味,讓人忍不住放慢腳步細細品味。

台大西址周邊的生活機能超級方便,光是美食選擇就多到讓人選擇困難。從平價的學生餐廳到文青咖啡廳應有盡有,特別是巷弄裡那些開了好幾十年的老店,像是溫州街的餛飩麵、辛亥路的蔥油餅,都是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好味道。這邊的店家大多很親切,價格也實惠,完全就是學生和小資族的天堂。

周邊熱門店家 特色 推薦品項
陳三鼎黑糖粉圓 台大學生最愛 黑糖鮮奶珍珠
藍家割包 公館夜市名店 綜合割包+四神湯
水源市場二樓 隱藏版美食街 各式現炒與小吃

除了吃吃喝喝,台大西址的學術資源也是超級豐富。總圖書館、普通教學大樓這些地方經常可以看到學生們認真讀書的身影,週末還會有各種講座和展覽開放給民眾參加。最特別的是校園裡那些老榕樹和杜鵑花,春天開花的時候整條椰林大道美得像明信片一樣,很多婚紗攝影都喜歡來這裡取景呢。

這一帶的交通超級便利,不管是搭捷運到公館站,或是騎YouBike穿梭在校園周邊都很方便。晚上如果想找地方放鬆,溫州街的獨立書店和咖啡廳都是不錯的選擇,很多店營業到深夜,很適合夜貓族。住在附近的居民都說,這裡最大的優點就是生活步調不會太快,但又不會太無聊,隨時都能找到新鮮事做。

台大西址

台大西址在哪裡?帶你快速找到這個歷史校區

每次經過公館商圈,總會聽到有人問「台大西址在哪裡?」其實這個充滿歷史感的校區就藏在熱鬧的羅斯福路旁。西址是台大最老的校區之一,從日治時期的台北帝國大學時期就存在,現在主要是一些行政單位和文學院系所的所在地,走在這裡真的能感受到濃濃的書卷氣息。

要到西址其實超簡單,最明顯的地標就是那個經典的椰林大道起點。如果你搭捷運來,從公館站2號出口出來,往台大方向走約5分鐘,看到右手邊有棟紅磚建築群就是囉!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重要地標的相對位置: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地點 相對位置 特色
總圖書館 西址東側 藏書量超驚人的地標建築
文學院 西址核心區 日治時期巴洛克風格老建築
行政大樓 西址北邊 校長室等行政單位所在地
醉月湖 西址西南方 學生約會、散步的熱門景點

第一次來的人可能會被西址錯綜複雜的小路搞混,建議可以認明幾個關鍵建築物。像是文學院那棟紅磚老房子超級醒目,旁邊就是著名的傅鐘,每天中午都會敲響21下。另外行政大樓前的大草坪也是很好認的地標,很多學生會在這裡曬太陽、討論報告。

西址周邊生活機能超方便,除了校內有名的鹿鳴堂美食廣場,走出去就是公館夜市和汀州路商圈。想當年小編還是學生時,最愛下課後跟同學溜達到這裡吃陳三鼎青蛙撞奶,再到茉莉二手書店挖寶,這些都是西址學生的共同回憶啊!

為什麼台大西址這麼特別?這些故事你一定要知道。作為台大最古老的校區,西址不僅是學術殿堂,更承載著滿滿的歷史記憶,每一磚一瓦都在訴說著屬於它的故事。

走進西址,首先會被那些日治時期留下的紅磚建築吸引。這些建築可不是普通的校舍,它們見證了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像是文學院那棟,可是1928年就蓋好的「台北高等學校」舊址,當時還是專門培養日本菁英的地方呢!戰後才變成台大的地盤。現在走在這些老建築間,總能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氛圍,特別是秋天時,落葉配上紅磚牆,根本就是打卡聖地啊!

西址還藏著不少有趣的「校園傳說」。比如說總圖書館前那棵大榕樹,老學長姐都說那是「學霸樹」,考前摸一摸就能考高分。雖然聽起來很迷信,但每次大考前還是會看到一堆學生跑去「抱佛腳」。還有傅鐘,每天固定敲21響,象徵「一天只有21小時,剩下3小時要留給思考」,這個傳統從傅斯年校長時代延續到現在,已經變成台大人的共同記憶了。

說到西址的特色,就不能不提這些經典地標:

地標名稱 特色故事
傅鐘 1956年設立,21響鐘聲提醒師生「留3小時思考」
文學院紅樓 日治時期台北高等學校本館,巴洛克式建築風格
醉月湖 原本是農田灌溉用的埤塘,後來變成情侶約會勝地
總圖書館 前身是1928年建的台北高等學校圖書館,現在藏書量全台數一數二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建築,西址最特別的其實是那種「自由的學風」。從早期就是學生運動的發源地,到現在各種社團、講座、抗議活動都在這裡發生。老台大人都說,西址的氛圍就是「什麼都可以討論,什麼都可以挑戰」,這種精神從日治時期到現在都沒變過。走在椰林大道上,隨便都能聽到學生在辯論時事,或是教授跟學生坐在草地上討論課業,這種開放的文化,才是西址最珍貴的資產啊!

台大西址

台大西址什麼時候建的?百年校園歷史大公開

講到台灣最高學府台大,大家都知道總區分東西兩址,但你知道台大西址其實是日治時期就存在的「老學長」嗎?這片充滿歷史感的校園,最早可追溯到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時期,當時日本人選中現在的公館地區作為校地,西址就是最早開發的核心區域。走在西址的椰林大道上,那些紅磚建築可不是普通的房子,每棟都超過80歲啦!

西址最經典的建築非總圖書館莫屬,前身是1931年完工的「台北帝國大學附屬圖書館」,現在還保留著當年氣派的羅馬柱式門面。旁邊的文學院行政大樓也是同期產物,仔細看會發現這些建築融合了西方古典風格和日本改良設計,連磚塊都是特別訂製的「台大紅」色系呢!

西址重要建築 興建年份 建築特色
舊總圖書館 1931年 羅馬柱式立面、圓頂設計
文學院 1929年 拱廊式走廊、洗石子外牆
行政大樓 1930年 對稱式結構、巴洛克元素

二戰後國民政府接收校園,西址繼續作為教學核心區,1950年代還新增了農學院館等建築。有趣的是,現在大家熟悉的醉月湖原本是日治時期挖掘的「心字池」,後來才改造成現在的樣子。西址的植物也很有來頭,像行政大樓前的百年樟樹,可是當年日本天皇即位時種的紀念樹喔!

走在西址校區,隨處都能發現歷史痕跡。比如物理系館牆上還留著二戰時的彈孔,文學院地下室有日治時期的防空洞。這些老建築雖然年紀大,但台大很用心地維護,像2015年就花了2年時間修復文學院,連屋瓦都特別找老師傅用古法重製。下次經過西址時,不妨放慢腳步感受這些建築訴說的百年故事~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