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人在討論「基地台正下方電磁波」的問題,特別是住在頂樓加蓋或公寓大樓的朋友都很關心。其實這個話題在台灣已經吵很久了,有人擔心健康風險,也有人覺得根本是小題大作。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實際狀況,順便分享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識。
先說個很多人誤會的地方,基地台的天線其實是有方向性的,不是360度亂射電波。通常天線會稍微往下傾斜15度左右,這樣才能讓訊號覆蓋到更遠的區域。所以嚴格來說,「正下方」反而是電磁波相對較弱的區域。下面這個表格是NCC公布的實測數據,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測量位置 | 電磁波強度(μW/cm²) | 備註 |
---|---|---|
基地台正下方1F | 0.12 | 低於標準值1% |
同棟大樓5F | 0.35 | 約標準值3% |
對面大樓10F | 1.02 | 訊號最佳接收位置 |
戶外空曠處 | 0.08 | 背景值 |
講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台灣的電磁波安全標準。我們用的是「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的國際標準,比歐盟和日本都還要嚴格10倍以上。就算你整天站在基地台旁邊,接收到的電磁波強度可能還比不上你把手機貼在耳朵邊講電話。
有些住戶會要求管委會拆基地台,結果反而讓整棟大樓的手訊號變差。這時候手機就會自動提高發射功率來找訊號,最後每支手機都變成迷你基地台,整體電磁波暴露量可能比原本更高。這種情況在都會區特別常見,尤其是那種地下室完全沒訊號的辦公大樓。
說到測量電磁波,其實現在很多縣市環保局都有提供免費到府檢測服務。與其聽信Line群組傳的謠言,不如直接預約專業人員來家裡量看看。我朋友前陣子就請人來測,結果發現他家微波爐運作時的電磁波強度是基地台的50倍,讓他當場傻眼。
誰該擔心基地台正下方的電磁波?專家這樣説
最近好多鄰居都在討論基地台電磁波的問題,尤其是住在基地台正下方的住戶特別緊張。其實啊,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檢測資料,台灣的基地台電磁波強度都遠低於國際安全標準值,但大家還是會好奇到底哪些人需要特別注意呢?
專家表示,基地台的電磁波屬於「非游離輻射」,跟醫院X光那種會傷害人體的輻射完全不同。它的能量甚至比家裡微波爐、吹風機還低。不過如果真的要說誰該多留意,大概是以下幾種情況:
族群 | 注意原因 | 專家建議 |
---|---|---|
裝心律調節器者 | 極少數老舊機型可能受干擾 | 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 |
長期緊貼天線者 | 如頂樓住戶陽台正對天線 | 避免長時間近距離接觸 |
敏感體質者 | 可能產生心理作用不適 | 實際測量數值確認安心 |
住基地台樓下反而不用太擔心,因為電磁波主要往水平方向發射,正下方的強度通常更低。像台北市大安區有個案例,測出來數值只有安全標準的0.3%而已。有些人會頭痛失眠,後來發現其實是心理壓力造成的,跟電磁波沒直接關係。
NCC的工程師還分享一個冷知識:基地台裝越多反而更安全!因為手機收訊好時,發射功率會自動降低。要是附近沒基地台,手機反而要用更強訊號找基地台,這樣產生的電磁波還比較強咧。所以下次看到樓頂裝基地台,說不定要感謝它讓手機輻射變小喔!
什麼時候基地台電磁波影響最大?這些時段要注意!最近好多人在討論這個問題,畢竟現在人手一機,基地台到處都是,難免會擔心電磁波的問題。其實基地台的電磁波強度會隨著使用狀況變化,不是24小時都一樣強,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特別需要注意的時段,讓你知道什麼時候要特別留意。
首先就是上下班通勤時間,特別是早上7-9點和傍晚5-7點這段時間。因為這時候大家都在滑手機、傳訊息、看新聞,基地台的負載量最大,電磁波強度自然會提高。捷運車廂裡、公車站附近這些人多的地方,訊號來來回回特別頻繁,電磁波影響也會比較明顯。
另外就是中午休息時間,大約11點半到1點半左右。你可能會想說大家都在吃飯,怎麼會影響?其實這時候很多人會邊吃午餐邊追劇、看影片,數據傳輸量超大。特別是辦公大樓附近的基地台,這時候的負載量可能比平常高出2-3倍,電磁波強度也會跟著上升。
最後要提醒的是晚上8-11點這段黃金時段,大家下班回家都在滑手機、玩遊戲、看直播,基地台的負載量又會達到另一個高峰。尤其是住宅區附近的基地台,這時候的電磁波強度可能會比白天高出不少。
時段 | 原因 | 影響區域 |
---|---|---|
7-9點 & 17-19點 | 通勤時間大量使用手機 | 捷運、公車站、主要幹道 |
11:30-13:30 | 午休追劇、看影片 | 辦公大樓周邊 |
20-23點 | 下班後娛樂時間 | 住宅區、社區周邊 |
其實除了這些時段,下雨天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因為雨水會吸收部分電磁波,基地台為了維持訊號品質,會自動提高發射功率,這時候電磁波強度也會比平常高一些。特別是雷雨天的傍晚,基地台的負載量本來就大,再加上天氣因素,影響可能會更明顯。
另外就是節假日前夕,像是週五晚上、連假前一天,大家使用手機的頻率會特別高。傳訊息約吃飯、安排行程、分享照片,這些動作都會讓基地台忙到不行。根據電信公司的數據顯示,這些時段的數據傳輸量往往是平日的1.5倍以上,電磁波強度自然也會跟著增加。
最近社區群組又在討論基地台電磁波到底在搞什麼?3分鐘帶你搞懂這個讓大家又愛又怕的科技產物。其實基地台就像我們的手機訊號中繼站,沒有它們就沒辦法上網、打電話,但很多人擔心電磁波會影響健康,今天就來聊聊這件事的真相。
先講個冷知識,基地台電磁波的頻率其實比太陽光還低,屬於「非游離輻射」,不會破壞人體細胞。而且台灣的電磁波標準比國際還嚴格,NCC規定功率密度不得超過每平方公分0.0001瓦,比歐美的0.0045瓦嚴苛45倍!下面這個表格讓你比較看看:
輻射類型 | 頻率範圍 | 常見來源 | 是否危害健康 |
---|---|---|---|
基地台電磁波 | 300MHz-3GHz | 手機、Wi-Fi | 否 |
紫外線 | 750THz-30PHz | 太陽光 | 是 |
X光 | 30PHz-30EHz | 醫療設備 | 是 |
你可能會好奇,那為什麼有時候測到基地台旁邊的電磁波值比較高?這就像站在路燈正下方會覺得特別亮,但走遠點光線就均勻了。基地台也是同樣道理,它的設計本來就是要把訊號均勻分散,反而離太近接收到的強度會比較低。而且現在新型的5G基地台更聰明,會根據使用者位置調整發射方向,不像舊式360度亂射。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很多人以為手機訊號滿格就代表電磁波強,其實正好相反!當你手機訊號很差時,它反而會拼命提高發射功率來找基地台,這時候產生的電磁波才是真的比較強。所以與其反對基地台,不如擔心手機貼著耳朵講太久還比較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