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外的人,那些在異鄉打拼的故事
出外的人啊,總是帶著滿滿的期待與不安,踏上陌生的土地。不管是為了工作、求學,還是單純想看看這個世界,每個選擇離家的人都有說不完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在異鄉打拼的台灣人,他們遇到的酸甜苦辣。
異鄉生活的真實面貌
很多人以為出國工作就是高薪又輕鬆,但實際情況往往不是這樣。光是語言障礙就夠讓人頭痛了,更別說文化差異帶來的衝擊。我認識一位在澳洲打工度假的朋友,他說最難適應的不是工作,而是當地人那種”慢慢來”的做事節奏,完全顛覆了台灣人講求效率的習慣。
常見挑戰 | 具體情況 | 應對方法 |
---|---|---|
語言障礙 | 聽不懂當地口音,表達不順暢 | 多聽當地廣播,強迫自己開口說 |
文化差異 | 價值觀、生活習慣不同 | 保持開放態度,先觀察再行動 |
想家情緒 | 節日時特別孤單 | 找同鄉聚會,視訊聯絡家人 |
那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雖然困難很多,但出外打拼的人往往會發現,這段經歷帶來的成長遠超想像。有位在新加坡工作的工程師分享,他學會了用更宏觀的角度看問題,不再侷限於台灣的思維模式。還有人說,在國外生活讓他更懂得珍惜台灣的美食和人情味,這些都是在舒適圈裡體會不到的。
異鄉生活也常常會逼人走出舒適圈。你可能要學會自己處理水電問題,或是獨自面對房東的刁難。但正是這些挑戰,讓人變得更獨立、更有韌性。有位在日本留學的女生說,她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一個人搞定租屋糾紛,但當你真的別無選擇時,就會發現自己比想像中堅強得多。
金錢以外的價值
很多人出外是為了賺更多錢,但真正待過國外的人都知道,金錢絕對不是唯一的收穫。有位在德國工作的朋友說,他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這在加班文化盛行的台灣是很難體會的。還有人說,在國外見識到不同的職場文化後,反而更清楚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當然,不是每個出外的人都能一帆風順。有人可能因為簽證問題被迫返台,也有人發現國外的生活不如預期。但這些經歷本身就很珍貴,它們會成為你人生故事中特別的一章。就像一位在美國創業失敗回台的朋友說的:”雖然結果不如預期,但這段旅程讓我更清楚自己是誰,想要什麼。”
出外打拼的人如何省錢?這些小技巧超實用!在台北、台中或高雄租屋生活,每個月薪水扣掉房租水電就所剩無幾,但其實只要掌握幾個生活小撇步,就能讓荷包不會那麼快見底。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們這些北漂族、南漂族親測有效的省錢方法,讓你月底不用再吃土啦!
首先從「食」開始,自己煮絕對比外食省超多。像我們公司附近的便當隨便都要100元起跳,但去黃昏市場買菜,50元就能煮出兩餐。建議可以跟室友合資買食材,或是週末一次煮好分裝冷凍。另外記得辦張全聯福利卡,週三會員日折扣多,買菜錢真的差很多。
住宿方面,除了找便宜套房,其實還有這些隱藏版省錢法:
項目 | 省錢方法 | 每月約省金額 |
---|---|---|
水電費 | 改用節能家電+隨手關燈 | 300-500元 |
網路 | 跟鄰居共用分攤費 | 200-400元 |
洗衣 | 手洗貼身衣物+累積多件再投幣 | 150-300元 |
交通部分真的要善用電子票證,像悠遊卡搭公車轉捷運有優惠,比單程票省快20%。如果公司不遠,買台二手腳踏車代步更划算,健身又省錢。至於娛樂開銷,可以多利用圖書館資源,現在連Netflix都能免費借,週末參加免費講座或市集也是不錯選擇。
最後提醒大家,手機方案要定期檢視,很多人不知道合約到期後沒換約會被收原價。像我自己就從699元降到399元,流量還更多。這些小錢累積起來真的很可觀,一年省下幾萬塊絕對不是問題!
為什麼台灣人這麼愛出國工作?背後原因大公開
最近幾年越來越常聽到身邊朋友跑去國外工作,不管是日本、新加坡還是歐美國家,台灣人出國工作的比例真的越來越高。這背後其實有很多現實面的考量,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原因,看完你可能也會懂為什麼這麼多人選擇離開台灣發展。
首先最直接的當然是薪資差距啦!台灣的薪水這幾年雖然有漲,但跟其他國家比起來還是差很多。像同樣是工程師,在台灣可能領個6-7萬台幣就算不錯了,但在矽谷隨便都是10萬美金起跳,換算下來差超多。更不用說東南亞國家像新加坡,雖然生活費高但薪水也是台灣的2-3倍。
國家/地區 | 平均月薪(台幣) | 生活成本指數 |
---|---|---|
台灣 | 45,000 | 65.5 |
新加坡 | 120,000 | 88.2 |
日本 | 80,000 | 75.8 |
美國 | 150,000+ | 85.3 |
再來就是職場環境的差異,台灣很多公司還是很傳統,加班文化嚴重又不太重視員工福利。反觀國外很多公司工時固定、年假多,還有各種補助跟彈性工作制度。我朋友去荷蘭工作後就說,那邊下班後完全不會有人找你,跟台灣隨時on call的情況差超多。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點是發展機會,台灣市場小,很多產業的發展空間有限。像科技業、金融業這些,在國外能接觸到的案子規模跟資源都完全不同。而且國外公司通常比較願意給年輕人機會,不會像台灣有些公司升遷還要看年資。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生活品質,雖然國外生活成本高,但相對的公共建設、醫療教育資源都比較完善。像北歐國家的育兒福利、日本的便利交通,這些都是吸引台灣人長期定居的原因。當然也會想家啦,但為了更好的生活品質,很多人還是選擇出去闖一闖。
出外工作最怕就是漏帶重要物品,今天就要來分享這份「出外工作必備清單!這些東西沒帶會後悔」給大家!不管是出差還是臨時外派,這些小東西真的能救你一命,我自己的經驗是寧可多帶也不要到時手忙腳亂,特別是現在疫情後時代,很多細節都要更注意。
首先3C產品絕對是重中之重,現在工作沒手機筆電根本寸步難行。記得要帶齊充電器、行動電源這些周邊,我有次忘記帶轉接頭,結果筆電快沒電時才發現飯店的插座規格不對,整個超崩潰!另外建議帶條Type-C轉接線,現在很多設備都通用,臨時要借同事的充電器也方便。
類別 | 必帶物品 | 備註 |
---|---|---|
3C用品 | 手機+充電器 | 建議多帶一條備用線 |
筆電+變壓器 | 確認電壓規格 | |
行動電源 | 至少10000mAh以上 | |
個人用品 | 常用藥品 | 感冒藥、胃藥、止痛藥 |
輕便雨具 | 摺疊傘或防水外套 | |
保溫瓶 | 隨時補充水分 |
再來是個人用品部分,很多人會忽略常備藥品,但外地工作最怕突然身體不舒服。我習慣帶個小藥盒裝些基本款,像感冒藥、胃藥這些,畢竟臨時要找藥局不一定方便。另外台灣天氣變化大,隨身帶把輕便摺疊傘或防水外套很重要,突然下雨才不會狼狼狽不堪。
最後提醒要帶些現金和零錢,雖然現在行動支付很方便,但有些地方還是只收現金。我還會多帶個環保袋或購物袋,臨時買東西裝文件都很實用。這些小東西看起來不起眼,但需要的時候真的會感謝自己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