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阿嬤家廚房角落總擺著一個古早味的水甕,那個陶土燒製的大甕子,裝的不只是日常飲用水,更承載著滿滿的童年記憶。現在想起來,那個年代沒有濾水器,全靠水甕自然沉澱,夏天時甕裡的水總是特別清涼,舀一瓢來喝,那種甘甜滋味是現在瓶裝水怎麼也比不上的。
說到水甕的用途,可不只是儲水那麼簡單。老一輩的人都知道,水甕的材質和擺放位置都很有講究。來看看這張整理好的表格,你就知道水甕在傳統生活中的重要性:
水甕用途 | 材質選擇 | 擺放位置 | 特殊功能 |
---|---|---|---|
日常飲用水儲存 | 陶土、瓷器 | 廚房陰涼處 | 自然降溫 |
醃製醬菜 | 陶甕最佳 | 通風處 | 保持發酵穩定 |
養殖水生植物 | 無釉陶甕 | 庭院或陽台 | 調節水質 |
風水擺設 | 青花瓷甕 | 大門左側 | 聚財納福 |
現在走在淡水老街,還能看到店家用水甕種植水甕菜,這種特別的栽培方式讓蔬菜長得特別翠綠鮮嫩。水甕的微酸性環境正好適合水生植物生長,難怪阿公常說「好甕養好菜」。有些餐廳甚至直接把水甕搬到店裡當裝飾,搭配幾尾錦鯉,整個空間頓時就活了起來。
現代人雖然改用不鏽鋼水塔或塑膠桶,但老一輩還是偏愛水甕。上次回鄉下,看見隔壁阿伯正在清洗他的傳家水甕,他說這甕從他阿公時代用到現在,每年都要用米酒和粗鹽徹底清潔一次。這種堅持不僅是習慣,更是一種對傳統生活智慧的傳承。水甕表面那些經年累月形成的水痕,就像是在訴說著一個個家的故事。
老一輩為什麼總説水甕要放在廚房角落?原來有這些智慧。這可不是隨便擺放,裡面藏著台灣人代代相傳的生活智慧,跟我們現在講究的動線規劃、風水禁忌都有關係呢!
以前沒有自來水的年代,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大水甕儲水,廚房角落是最理想的擺放位置。首先,角落比較不會擋路,煮飯時才不會絆手絆腳。而且水甕放角落可以靠牆,比較穩固不容易倒,老人家最怕小孩子跑跳撞倒水甕發生危險。另外啊,傳統廚房設計爐灶通常在中央,水甕放角落能避免火氣直接對著水,保持水質清涼。
其實水甕擺放還有很多講究,整理幾個重點給大家參考:
擺放位置 | 優點 | 注意事項 |
---|---|---|
廚房東北角 | 聚財、水氣不易散 | 避開爐灶正對面 |
靠牆角落 | 穩固安全 | 定期清潔牆面防潮 |
遠離門口 | 避免灰塵污染 | 加蓋防蟲防塵 |
老一輩還特別注重水甕的清潔保養,像是每週要刷洗內壁、定期換水,這些習慣現在看來都很科學。他們會在水甕裡放幾枚銅錢,說是能殺菌保新鮮,其實是因為銅離子真的有抑菌效果。而且啊,水甕的水不能裝太滿,要留點空間讓水能「呼吸」,這樣喝起來才甘甜。
現在雖然都用自來水了,但這些老智慧還是很有參考價值。像我家裝修時,設計師就建議飲水機要放在廚房動線的角落位置,說這樣取水方便又不會影響走動,跟古早放水甕的道理一模一樣呢!
水甕裡長青苔怎麼辦?阿嬤教我的天然清潔妙招
最近整理老家倉庫時,發現阿嬤的陶製水甕內壁長滿青苔,整個綠油油的看起來超可怕!記得小時候常看阿嬤用天然方法清潔,根本不用買什麼化學清潔劑。今天就來分享這些超實用的古早智慧,讓你輕鬆搞定頑固青苔又不怕殘留有害物質。
首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白醋!把白醋和水以1:1比例混合倒進水甕,靜置一個晚上。隔天用絲瓜布輕輕刷洗,青苔就會自動脫落。阿嬤說醋的酸性連水垢都能溶解,而且天然無毒,洗完的水還能拿來澆花呢~
如果青苔比較頑強,可以試試這個加強版配方:
材料 | 比例 | 使用方式 | 效果 |
---|---|---|---|
小蘇打粉 | 3大匙 | 加水調成糊狀塗抹 | 分解黏著青苔 |
檸檬汁 | 半顆 | 混合小蘇打後靜置30分鐘 | 加強去污除臭 |
粗鹽 | 適量 | 最後用鹽粒摩擦難刷部位 | 物理性去除殘留 |
阿嬤還教我一招預防青苔的撇步:每次清洗完水甕後,在裡面放幾塊木炭。木炭不但能吸附異味,還能改變水質讓青苔不容易生長。我們家從前沒冰箱時,都是這樣保持飲用水乾淨的喔!
平常也可以用曬乾的柚子皮或柳丁皮來保養水甕。把果皮放進甕裡加熱水浸泡,天然的柑橘精油會形成保護層。這樣處理過的水甕不但不容易長苔,裝水還會帶點淡淡果香,超適合夏天使用。
古早味水甕哪裡買?帶你逛全台5家老字號陶藝行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想找那種阿嬤時代用來裝水、冰冰涼涼的古早味水甕要去哪買?其實台灣還保留著不少傳承好幾代的陶藝老店,這些老師傅手作的陶甕不只實用,還充滿懷舊氣息。今天就帶大家來挖寶,從北到南精選5間在地人超推的老字號店家,保證讓你買到最道地的台灣味!
先來看看這幾家店的特色比較:
店家名稱 | 所在地 | 營業年數 | 特色產品 | 平均價格帶 |
---|---|---|---|---|
大稻埕陶坊 | 台北大同 | 65年 | 手拉胚水甕、茶具組 | $800-$2500 |
鶯歌老窯廠 | 新北鶯歌 | 50年 | 復刻古早甕、醬菜缸 | $600-$1800 |
苗栗客家陶莊 | 苗栗公館 | 40年 | 客家紅釉水甕、酒甕 | $1200-$3000 |
彰化磚窯陶藝 | 彰化花壇 | 55年 | 雙層保冷水甕、醃製甕 | $900-$2000 |
高雄柴燒窯場 | 高雄美濃 | 30年 | 柴燒釉變水甕、手捏陶 | $1500-$3500 |
大稻埕陶坊是台北少數還堅持手工拉胚的老店,第三代老闆阿明師說他們用的陶土都是從苗栗特別挑選的,做出來的甕壁厚實又透氣,夏天裝水真的會自然涼。最受歡迎的是那種帶點青灰釉色的中型水甕,很多餐廳老闆都專程來訂製。
走到鶯歌老窯廠,整間店堆滿各種尺寸的陶甕超壯觀!老闆娘阿珠姐笑著說她們的甕都是用傳統龍窯燒製,連釉料配方都是阿公傳下來的。特別推薦他們家的醬菜缸,內層有特殊處理,醃出來的菜特別脆口。最近年輕人流行買小號的來種多肉植物,意外成為熱賣款。
苗栗客家陶莊的紅釉水甕超級搶眼,那種飽和的棗紅色是客家老師傅的獨門絕活。老闆阿浩叔說他們堅持用柴燒,每個甕的釉色都會有點不一樣。最特別的是他們的水甕底部會多加一層陶粒,據說這樣可以讓水質更甘甜,很多茶行都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