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人在討論「車道上房子優點」,其實這種格局雖然有些爭議,但認真研究起來還是有不少實用之處。特別是對預算有限又想住新大樓的朋友來說,車道戶常常是CP值不錯的選擇。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際住過的朋友經驗談,讓你更了解這種特殊房型的優勢。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價格優勢,通常車道上的戶別會比同社區其他單位便宜1-2成。以台北市來說,可能一坪就差了10萬以上,對首購族來說真的差很多。而且現在新建案的車道設計都很講究,不像早期會有震動或噪音問題,反而因為位置特殊,有些戶型還能規劃出更特別的格局。
優點類型 | 具體表現 | 適用族群 |
---|---|---|
價格實惠 | 單價較低、議價空間大 | 預算有限的首購族 |
隱私性佳 | 較少鄰居經過、視線干擾少 | 注重隱私的單身或小家庭 |
特殊格局 | 可能有挑高或額外空間 | 喜歡改造空間的創意型買家 |
再來是生活隱私的部分,車道上的房子通常位於社區邊緣,走動的人少很多。我朋友住中和的某社區,他們家就在車道上方,反而比其他住戶更安靜,因為不會有鄰居在門口走來走去。尤其是現在很多新建案都把車道設計在地下,完全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
還有一點很特別,有些建商為了彌補車道戶的缺點,會把這類戶別設計得更有特色。像是把客廳挑高、多規劃收納空間,或是給個小陽台。認識的室內設計師就說,他經手過好幾個車道戶案例,因為結構限制少,反而能做出很酷的開放式設計,這是標準戶型做不到的。
當然車道上的房子也不是完全沒缺點,但如果你願意花點心思裝潢,或是對噪音不太敏感,真的可以考慮看看。特別是在房價高漲的現在,與其硬買超出預算的房子,不如實際點找這種有價格優勢的物件,把省下來的錢拿來裝修或投資都更划算。
車道上的房子真的不好嗎?過來人分享實際居住心得
最近在找房子的朋友應該都聽過「車道上的房子不要買」這種說法,但實際住起來真的有那麼糟嗎?我當初買房時預算有限,最後選擇了車道上的物件,到現在住了快三年,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真實體驗。很多人擔心車道上的房子會有噪音問題,其實要看社區管理狀況,像我們社區規定晚上10點後禁止按喇叭,住起來真的沒想像中吵,反倒是採光比想像中好很多,因為車道通常比較開闊,不太會被其他建築物擋住光線。
說到車道房的優缺點,我用表格整理了一些實際感受:
項目 | 優點 | 缺點 |
---|---|---|
價格 | 通常比同社區其他戶別便宜15-20% | 轉手時買方容易有疑慮 |
噪音 | 白天其實不明顯 | 垃圾車來的時候會比較吵 |
隱私 | 高樓層影響不大 | 低樓層可能被路人看到室內 |
灰塵 | 跟一般臨路房子差不多 | 機車經過時偶爾會揚起灰塵 |
當初買房時仲介一直說車道戶不好轉手,但其實這幾年觀察下來,只要價格合理還是有人接手。我們社區最近成交的車道戶,單價雖然比中庭戶便宜,但比起當初買入價還是漲了不少。最讓我意外的是,因為車道戶通常位於邊間,反而室內格局都很方正,不像有些中庭戶為了配合建築造型會有奇怪的斜角或樑柱。不過要提醒的是,如果是習慣開窗睡覺的人,可能要考慮加裝氣密窗,畢竟凌晨偶爾還是有住戶騎機車回家的聲音。
為什麼車道户價格比較便宜?內行人分析3大主因,這其實跟台灣房市的特殊生態有關。最近很多朋友在看房時都發現,同樣社區的物件,車道户往往會便宜個1-2成,這讓不少首購族很心動。但你知道嗎?這種價格差異背後可是有學問的,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車道户的三大硬傷,看完你就知道為什麼建商要降價求售啦!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噪音問題,特別是機械車位那種,每天早晚都會聽到”喀啦喀啦”的運轉聲。我朋友住過車道户,他說連半夜都可能有住戶進出,汽車引擎聲、鐵捲門聲根本是家常便飯。如果是臨大馬路的車道户更慘,等於要承受雙重噪音轟炸。來看看車道户常見噪音源:
噪音類型 | 發生時段 | 影響程度 |
---|---|---|
機械車位運轉聲 | 全天不定時 | ★★★★ |
汽車引擎聲 | 早晚高峰 | ★★★ |
鐵捲門開關聲 | 深夜至清晨 | ★★★★ |
馬路車流聲 | 全天 | ★★ |
再來是空氣品質的問題,車道户通常位於低樓層,汽車廢氣直接往上飄。尤其是柴油車多的社區,早上開窗可能聞到濃濃的油煙味。我有次去看房,仲介還特別提醒”這邊車道户夏天不太敢開窗”,因為廢氣會混合悶熱空氣整個灌進來,連冷氣濾網都要常換。
最後是安全性考量,車道户通常就在車道正上方或旁邊,等於陌生人進出停車場都會經過你家門口。之前新聞就報過,有小偷專門從停車場潛入低樓層住家。而且很多車道户的陽台直接面向車道,隱私性真的比較差,晾個內衣都可能被樓下住戶看光光。
車道户噪音問題怎麼解?達人教你5招隔音妙招
住在大馬路邊或社區車道旁,每天被呼嘯而過的車聲吵到睡不著?別擔心!台灣在地達人分享幾個超實用的隔音方法,不用花大錢裝潢也能有效降低噪音,讓你從此告別「車道戶」的困擾。
首先,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更換氣密窗。傳統鋁窗縫隙大,噪音容易鑽進來,建議選擇厚度8mm以上的膠合玻璃,搭配多層密封膠條,實測能降低20分貝以上。如果預算有限,也可以先DIY貼上「隔音膠條」,五金行就買得到,邊縫補強效果也不錯喔!
再來,窗簾選擇有訣竅。很多人以為厚重窗簾就能隔音,其實材質更重要!推薦三明治結構的隔音窗簾(表層吸音布+中間隔音棉+底層防光布),掛上去立刻有感。像IKEA就有賣CP值高的款式,記得選比窗框寬1.5倍的尺寸,兩側要多覆蓋牆面才不會漏音。
隔音方法 | 成本範圍 | 適用情況 |
---|---|---|
氣密窗升級 | $8,000+/窗 | 長期抗噪需求 |
隔音窗簾 | $1,500-4,000 | 租屋族/預算有限 |
陽台植栽牆 | $500-2,000 | 低頻引擎聲緩衝 |
如果是低樓層住戶,陽台打造植栽牆也很有效。像黃金葛、龜背芋這類葉片大又茂密的植物,不僅能吸收部分噪音,還能淨化空氣。記得用高低錯落的擺法,搭配水盤增加濕度,吸音效果會更好。
最後兩招是達人私房秘技:「白噪音掩蓋法」和「家具擺位調整」。睡覺時開空氣清淨機或電風扇,用穩定背景音蓋過突發車聲;另外把書櫃、衣櫥靠噪音源牆面擺放,衣物和書本能意外吸收不少聲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