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裝潢新家,才發現「3米幾公分」這個尺寸真的很常出現在生活中耶!不管是買窗簾、訂製家具,還是規劃房間格局,都免不了要跟這個數字打交道。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這個尺寸的實用小知識,讓你下次遇到時不會手忙腳亂~
首先我們來看看3米換算成公分是多少?其實很簡單,1米等於100公分,所以3米就是300公分啦!不過在台灣,我們習慣說「3米幾公分」的時候,通常是指3米多一點點的意思。像是我家陽台的落地窗高度就是3米15公分,這種時候就要特別注意測量精準度。
常見物品 | 建議尺寸範圍 | 備註 |
---|---|---|
客廳窗簾 | 2米8~3米2 | 要預留軌道空間 |
系統衣櫃 | 2米4~3米 | 超過3米要分段製作 |
廚房吊櫃 | 70公分~3米 | 依天花板高度調整 |
說到這個,前陣子幫小孩買書桌才發現,現在很多學習桌椅都可以調整高度,從最低的50公分到最高的3米幾公分都有,真的是很貼心的設計。特別是家裡有在長高的青少年,這種可調式的家具就超級實用,不用每年都換新桌子。
裝潢師傅還跟我分享一個小技巧:當你要測量3米左右的距離時,如果手邊沒有雷射測距儀,可以用一般的捲尺先量1米做記號,然後重複三次,這樣比直接拉3米更不容易出錯。特別是量天花板這種比較高的地方,分段測量真的會比較準確。
在建材行挑選材料時,3米幾公分的尺寸也很常見。像是塑膠地板的標準寬度通常是3米6公分,而常見的夾板長度則是3米64公分。這些規格都是經過計算的,可以減少裁切時的浪費。所以如果你家的空間剛好接近這些尺寸,直接選用標準規格反而比較省錢省工喔!
3米幾公分到底是多少?台灣人最常用的長度換算
每次聽到「3米」這種說法,是不是都會愣一下,心裡默默換算成公分才比較有感覺?其實台灣人最習慣的長度單位還是公分跟公尺,但像裝潢、買家具時又常聽到「幾米」的說法,今天就來分享超實用的長度換算技巧,讓你不用再心算到頭痛!
先講最基本的:1米=100公分,所以3米就是300公分啦!不過台灣人講「米」其實是「公尺」的簡稱,跟中國用語的「米」一樣意思。但我們日常生活中更常直接說「公分」,比如身高170公分、書桌寬60公分這樣。
常見長度 | 換算公分 | 生活應用場景 |
---|---|---|
1米 | 100cm | 布料長度、伸縮門寬度 |
3米 | 300cm | 沙發長度、陽台到客廳距離 |
50公分 | 50cm | 電腦桌高度、行李箱尺寸 |
180公分 | 1.8米 | 男性平均身高、雙人床長度 |
特別要注意的是,台灣傳統市場還是會用「台尺」(1台尺≈30.3公分),買木材或窗簾時可能會聽到。像師傅說「這支木材4尺長」,其實大約是121公分。不過年輕人已經很少用這個單位了,除非是跟老一輩買東西才會碰到。
另外像買地墊或壁貼時,尺寸常標示「90x120cm」,這種時候直接記「不到1米x比1米多20公分」就很好想像。其實台灣人對長度的感覺很直觀,超過200公分就會自動切換成「2米多」來說,畢竟說「250公分」反而沒那麼直覺對吧?
裝潢師傅教你:3米幾公分在實際施工中怎麼抓最準
最近好多客人問我,3米幾公分這種尺寸在現場到底要怎麼抓才不會出錯。其實啊,做裝潢這麼多年,這種不上不下的尺寸最考驗師傅功力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我們現場常用的技巧,保證讓你量得準、做得漂亮!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工具要選對,千萬別以為隨便拿個捲尺就能搞定。我們師傅隨身都會帶這幾樣法寶:
工具名稱 | 用途 | 使用時機 |
---|---|---|
雷射測距儀 | 快速抓大範圍尺寸 | 初期放樣、天花板高度 |
鋼捲尺 | 精準量小範圍 | 櫃體、門窗細節 |
水平儀 | 確認垂直/水平線 | 釘角料、安裝層板 |
墨斗 | 彈直線基準 | 地板、牆面分割線 |
再來就是實際操作的小撇步啦!遇到3米2、3米5這種尺寸,我們通常會先從完成面往回推算。比如要做3米2的衣櫃,就要先扣掉踢腳板厚度和天花板線板高度,有時候牆面不平還要多留1-2公分緩衝。最怕遇到那種老房子,牆面歪斜超過3公分都很常見,這時候就要現場調整櫃體深度,不然裝上去縫隙會很明顯。
另外分享一個老師傅傳下來的口訣:「量三次,釘一次」。特別是這種不上不下的尺寸,一定要在不同高度多量幾次。我們常遇到地板量是3米2,但到腰線高度變成3米18,天花板又縮到3米15,這種時候就要取中間值來施工。記得上次做一個電視牆,客人堅持要剛好3米5,結果沒考慮到石材厚度,最後插座位置整個跑掉,還要敲掉重做超麻煩的。
買窗簾必看!3米幾公分的窗户該怎麼量才不會錯,這可是很多人在裝潢時最容易搞錯的細節。窗簾買太短會露出窗框很尷尬,買太長又會拖地不好看,今天就來教大家怎麼量才精準,連老師傅都說這招超實用!
首先要注意的是,量窗簾不是只量玻璃的部分喔!要從窗框外緣開始量,通常建議左右各加15-20公分,這樣窗簾拉起來才不會擋光。如果是想要做整面牆的落地窗簾,記得要從天花板量到地板,很多人會忘記扣掉窗簾軌道的高度,結果窗簾就短了一截。
窗簾類型 | 測量重點 | 建議加長度 |
---|---|---|
一般窗簾 | 窗框外緣寬度 | 左右各15-20cm |
落地窗簾 | 天花板到地板 | 上方加5cm軌道空間 |
飄窗 | 窗台內側周長 | 四周各加10cm |
再來教大家一個小技巧,量高度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如果是羅馬簾或捲簾,要量窗框內側的尺寸;但如果是布簾,就要量窗框外側的高度,而且通常會建議比實際高度多抓2-3公分,這樣掛起來才會剛剛好。很多人會問3米多的窗戶要怎麼量,其實方法都一樣,只是數字比較大要更仔細,建議可以兩個人一起量,一個拉尺一個記錄,才不會量到後面忘記前面量到哪裡。
最後提醒大家,不同材質的窗簾收縮率也不一樣。棉麻材質可能會縮水,建議可以多抓個3-5公分;如果是人造纖維就比較不會縮,但還是要留一點縫隙讓窗簾能夠自然垂墜。記得量的時候要用金屬捲尺,布尺容易拉伸就不準確了,這些小細節都是老師傅多年來的心得啊!